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将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逐滴入盛有10g氢氧化钠溶液(滴有2滴酚酞试液)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的质量为10g.求:
(1)此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酚酞试液质量不计).

分析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溶质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的质量为10g中含溶质的质量为10g×7.3%=0.73g.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HCl+NaOH═NaCl+H2O
36.5  40  58.5
0.73g  x   y
(1)$\frac{36.5}{40}=\frac{0.73g}{x}$     x=0.8g
(2)$\frac{36.5}{58.5}=\frac{0.73g}{y}$     y=1.17g    
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1.17g}{10g+10g}×$100%=5.85%.
答:(1)此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8g;(2)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AC(填序号).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①生活中用铁锅做炊具,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②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涂漆(写一条).
(3)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H2SO4═MSO4+H2↑     Fe+MCl2═M+FeCl2     N+FeCl2═Fe+NCl2
判断Fe、Cu、M、N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N>Fe>M>Cu;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Zn、Cu和Ag(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为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现在200克18.25%的稀盐酸中加入此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值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
(1)由图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达到80克时pH=7,即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2)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能反应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Fe+H2SO4═FeSO4+H2B.BaCl2+2NaN03═Ba(N032+2NaCl
C.Na2O+H2O═2NaOHD.Ca(OH)2+2HN03═Ca(N03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科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豆腐、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洗涤用碱(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
(1)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洗涤用碱的瓶子混淆了.若要将它们区分开来,宜选用食醋(填所携带的物品名称).
(2)在野炊过程中有人提议烧烤,可烧烤的肉类中含有苯并芘(C20H12)等强致癌物质,过多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的.试计算苯并芘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20:1其中有一同学们觉得携带铁锅比较重,提出可以像餐馆里一样用纸锅烧豆腐.如图,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被烧掉.请你分析其中原因因为当水发生沸腾时温度不变但继续吸收热量,而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纸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烧豆腐时“纸锅”不会燃烧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用ag氢气通过mg灼热的RO,充分反应后.留下固体R的质量为ng,同时生成水的质量为wg,求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不止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已知某化工厂制得的Na2CO3(俗称:纯碱)粗产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钠,为了测定粗产品中纯碱的纯度,进行了如图装置的实验:
    其中E装置中的饱和NaHCO3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将20g粗产品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称量 G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浓盐酸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
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⑥再次称量G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4.8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锥形瓶;F中的试剂应为浓硫酸.
(2)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在步骤②中,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空气.
(4)若没有H装置,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填“偏大”、“偏小”、“不变”).
(5)该兴趣小组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些不合理,指导同学们更换了共中的一种试剂并去掉了一个装置后实验得到了改善,并测得20.0g粗产品只能产生4.4gCO2.你认为更换后的试剂是稀硫酸.原实验中实验值4.8g比正确值4.4g偏大的原因是(假设操作均正确)浓盐酸有挥发性,产生二氧化碳中含HCl气体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数据计算:根据正确值4.4g求得了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三组同学分别将实验进行充分反应并冷却后,最终天平不能平衡的是B(填序号).
(2)经过分析,在A组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情况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3)大家一致认为C组实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都不变.且C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1)一个氧分子O2;        
(2)二个铝原子2Al
(3)+2价的锌元素$\stackrel{+2}{Zn}$           
(4)碳酸根离子CO32-
(5)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3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