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的硬度大
B.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D.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以用于刻划玻璃,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用于火箭发射,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于食品防腐,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能用防毒面具,正确;
故选B.

点评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区别如表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选用的方法或试剂
A    空气和氮气    燃着的木条
B    水和酒精    看颜色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照下面的具体要求填空.

(1)A~E共有4种元素,D所表示的元素核电荷数为12,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是BD;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AE;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C(填序号,下同);
(3)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有ACE;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中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同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根据要求请回答:
【实验现象】反应后,A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解释与结论】A小组的解释为: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逸散到空气中,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少.
【反思与评价】改进的具体措施为将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如锥形瓶)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
(2)B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3)C中试管2得到的气体为O2(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科学家经多年研究证明,某些零食中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如油炸食品中常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NO),下列关于丙烯酰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1g
B.丙烯酰胺由4种元素组成
C.丙烯酰胺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4
D.一个丙烯酰胺分子由三个碳原子、五个氢原子、一个氮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表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原子序数123456789
元素符号HHeLiBeBCNOF
原子序数101112131415161718
元素符号NeNaMgAlSiPSClK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为17,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一般易得
到(填“得到”或“失去”) 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
(2)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能表示镁离子的是B(填序号),镁离子与(1)中所示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填化学式).

(3)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直接获得的信息是ACDG(填序号).
A.质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C.电子层数D.最外层电子数E.核内中子数G.核外电子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2个氮分子:2NB.2个硫酸根离子:2SO-24
C.1个铝离子:Al3+D.4个氧原子: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NO2B.可吸入颗粒物C.CO2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CO2;D的化学式为Cu.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2.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