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2O5 B.硅的元素符号:SI
C.碳酸根离子:CO3 D.三个氧原子:O3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
(1)自来水厂利用沉淀、过滤、__和消毒等方法净化水。
(2)取某小区的直饮水,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直饮水中有大量泡沫,没有浮渣,说明直饮水的硬度较__(填“大”或“小”)。
(3)家庭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
(4)某同学按图C所示做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分别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可观察到b管管口的现象是_________,这是利用了该气体的_______性。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右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温度/℃ | 25 | 25 | 70 | 70 |
试剂 | 稀氨水 | 稀醋酸 | 稀氨水 | 稀醋酸 |
出现铁锈 所需时间 | 1天 未见锈蚀 | 5分钟 | 1天 未见锈蚀 | 1分钟 |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②和④可探究________因素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欲探究试剂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4)影响铁制品的锈蚀快慢除上述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B.N2、NO、NO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C.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D.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这种“石头纸”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大量废弃贝壳制得的。为测定其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含量,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25.0 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计算“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呈无色的离子组是:
A.Na+、Fe3+、NO3-、Cl- B.Ba2+、NH4+、SO42-、OH-
C.Ag+、H+、Cl-、NO3- D.H+、Na+、NO3-、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2: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3)实验3: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用化学知识分析、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生锈是世界面临的难题,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B.综合运用沉淀、过滤、蒸馏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
C.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原理
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
(1)a点对应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者“不饱和”))
(2)a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只列计算式)
(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其质量分数 。(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4)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