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不利于遏制污染的是(  )
A.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将废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C.对工业污水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防止水体污染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分析 根据题意,“向污染宣战””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据此结合各选项中的说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遏制污染.
B、废电池含有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将废电池填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不利于遏制污染.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能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遏制污染.
D、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能减少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有利于遏制污染.
故选B.

点评 环境保护问题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理解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周末的时光,阅读是小明的最爱.
碳元素既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也是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在自然界中,有硬度极高的金刚石、最软的矿物之一石墨;有植物光合作用所依赖的二氧化碳,也有有毒气体一氧化碳;还有可用作建筑材料的大理石、生命的基石--蛋白质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而动植物的呼吸过程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则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从而完成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NH4CNO)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尿素[CO(NH22],由此突破了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界限.继维勒之后,人们以含碳无机化合物为原料,相继合成出大量的有机化合物,满足了人类在能源和材料等方面的需要.现在,工业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直接合成尿素和水.
总之,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有单质与氧化物、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氧化物,以及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等.
阅读中请我们共同思考
(1)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其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可能不同,其原因是反应物氧气的量不同,生成的产物不同.
(3)工业上制取尿素的方程式为2NH3+CO2$\frac{\underline{\;高温高压\;}}{\;}$CO(NH22+H2O.
(4)关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的一点新认识是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均显负价
C.有些元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
D.化合价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符号中,只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
A.FeB.CC.3HD.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装置字母),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则证明已满,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不纯,其可能的原因是始产生气泡,就立即收集.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表达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4)某同学把少量高锰酸钾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发现会很快产生氧气,他认为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明认为他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2KMnO4 $\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用化学表达式解释),根据高锰酸钾的这个化学性质,要求你设计实验来证明,则你的实验操作是单独加热KMnO4能产生O2,说明KMnO4不是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学生配制10%氯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  )
A.称取的氯化钠已受潮B.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向左边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D.配好的溶液转移装瓶时洒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将靠近铜管口处的火柴加热,然后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M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火柴的着火点.
(2)火柴移离蒸气才能燃烧的原因是喷出的水蒸气中缺少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某班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是否能发生反应,若二者可以发生反应贝Ⅱ何时恰好反应.
【设计与实验】甲组: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几滴石蕊溶液,再向其中倾倒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乙组: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几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并且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有些同学认为:甲组实验在操作上存在问题,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是倾倒稀硫酸和用玻璃棒搅拌
不用填.
有些同学认为甲组同学的实验不仅仅操作存在问题,在试剂的选择上也有不足,用“石蕊“溶液可以达到判断二者是否能发生反应的目的,但无法准确判断二者何时恰好反应,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若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则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碱,但是蓝色到紫色的现象不明显,无法准确观察到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同学们认为还是乙组的实验同时达到了上述两个目的.
【表达与交流】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乙组整个实验过程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红色溶液又恰好变成无色.
【设计与实验】通过上述讨论交流同学们感觉意犹未尽,于是老师给了相关资料(即:酸和盐、碱和盐的反应关系及条件)并提出要求:“要用盐溶液,对上述结论加以证明”,按照老师的要求甲组同学又重新设计并进行了一个实验,过程如图.
【现象与结论】同学们在B中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讨论与交流】同学们和老师探讨以后认为,该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但还需知道一系列相关的数据.实验要求过高,比较复杂!
【结论与总结】结合上述三个探究过程的比对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分析,你认为在判断两种物质能否反应并且要清楚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设计和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和考虑操作准确,所选试剂要适量,步骤要简单因素,才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又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碳单质有很多种类,如活性炭、石墨、金刚石等,每种单质的性质是不同的.
家用冰箱除味剂中使用疏松多孔的活性炭,能够去除异味的原因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