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大气
B. 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会导致“温室效应”
C. 植树造林有利于遏制沙尘暴的发生
D.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A 【解析】 试题分析;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 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是错误的。B中煤 石油 天然气 里面都含有碳元素 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故B是正确的:C中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故是正确的:D中磷元素会促进水藻迅猛生长,使水体出现水华 或者赤潮 从而造成水体污染,故D是正确的。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原子的构成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微观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A.原子,B.电子,C.原子核,D.________。
C;质子 【解析】 原子中,原子不显电性,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故选C,填质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陇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氯化钙、氯化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红 | 产生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 |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 清液中有碳酸钠 |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CO2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Na2CO3+CaCl2=CaCO3↓+2NaCl 白色沉淀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碱、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 实验探究: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题型:实验题
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选择药品)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的理由是①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② .他们应该选择 .
A.蜡烛 | B.硫粉 | C.红磷 | D.铁丝 |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计实验)小明小组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步骤与现象)
①测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③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④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⑤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与交流)
(1)实验中利用了铜丝的 性;
(2)兴趣小组同学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可能是 ;
(3)步骤③中注射器吸水使活塞至少应调到 (填整数)mL处;
(4)步骤④中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有 ;
(5)小华同学认为步骤⑤在保证活塞自由移动的前提下,观察活塞位置时,最好将试管和注射器整体横放,小华同学的理由是 .
【选择药品】生成物是固体;C. (1)导热 (2)向试管中注满水,再把水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 (3)10. (4)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5)能够防止重力对结果产生影响. 【解析】 试题(1)氯酸钾加催化剂加热制取氧气的方法 ,也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之一。(2)常见反应容器试管,和收集气体常用的集气瓶。(3)因为室温过高,用手捂效果会不明...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题型:填空题
1869年,________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 【解析】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题型:单选题
酥脆的饼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原因是空气中含有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D 【解析】 试题酥脆的饼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而变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2.1 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1.2氧气的制取 题型:单选题
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某同学在进行“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时,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如果要 调整试管高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只调节旋钮A B. 只调节旋钮B
C. 只调节旋钮C D. 调节旋钮A、B、C
A 【解析】 试题要调节试管的高度,可以调节与铁架台杆相连的铁 夹,观察图可以发现,A与铁架台杆相连,所以本题答案为: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1.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A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A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