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请你参与实验室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的研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回答以下问题.
【查阅资料】NaOH、Ca(OH)2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NaOH的溶解度(g/100g水) 42 109 129 174 314 347
Ca(OH)2的溶解度(g/100g水) 0.18 0.16 0.14 0.12 0.09 0.07
(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是:CaCO3  乙同学认为是:CaCO3,Ca(OH)2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Ca(OH)2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探究】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甲、乙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
正确
乙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加水,充分振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自己的猜想
正确
【反思与评价】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固体A的成分,理由是
 
;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因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认为是:NaOH、Na2CO3,丁同学认为是:NaOH、Ca(OH)2,戊同学认为是:NaOH
【表达与交流】
①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②同学们欲将溶液B加热浓缩,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③同学们立即变换方案,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
 
、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比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④取少量制取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
 
色.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完全反应时,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反应后有剩余的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固体A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钙;
(2)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因为如果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恰好完全反应,则有一种物质过量;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结晶的方法包括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解答:解:(1)[猜想与假设]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可能有部分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一起析出,所以固体A中可能只有碳酸钙,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所以方程式是CaO+H2O═Ca(OH)2
[实验与探究]
乙同学认为固体A中含有氢氧化钙,那么加入的试剂应该是无色酚酞溶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含有氢氧化钙.故填:无色酚酞溶液;
[反思与评价]
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A的成分,理由是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只能证明有CaCO3,不能证明有无Ca(OH)2.故填: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只能证明有CaCO3,不能证明有无Ca(OH)2
(2)[表达与交流]
①溶于水的生成物NaOH一定有,而固体中有Ca(OH)2,说明溶液为Ca(OH)2的饱和溶液[或Ca(OH)2微溶于水],所以一定有Ca(OH)2或固体中有Ca(OH)2 即Ca(OH)2过量,所以不会有Na2CO3
②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是因为B溶液为Ca(OH)2的饱和溶液,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热时会析出Ca(OH)2.故填:B溶液为Ca(OH)2的饱和溶液,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热时会析出Ca(OH)2
③可以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其中的氢氧化钙,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故填:适量的碳酸钠溶液;降温结晶.
④钠在焰色反应中呈现黄色.
故答案为:(1)CaO+H2O═Ca(OH)2;无色酚酞试液;不能;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CaCO3,不能证明有无Ca(OH)2
(2)①因为固体中有Ca(OH)2,说明溶液为Ca(OH)2的饱和溶液;(合理得分)②B溶液为Ca(OH)2的饱和溶液,加热,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析出Ca(OH)2使溶液变浑浊;③碳酸钠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黄色.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醋B、蒸馏水
C、苏打水D、消毒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通过化学反应可得到金属镁和纯碱.
(1)为得到比较纯净的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进行了粗盐的提纯,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
粗盐提纯的步骤:
 

操作②、③中都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②
 
;③
 

(2)海水提镁的步骤如图2所示:
①写出步骤①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②写出用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取生石灰(氧化钙)的方程式:
 

(3)取得到的精盐配制50g20%的食盐溶液,需用食盐的质量为
 
g,水的质量为
 
g,步骤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A试管内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镁带表面观察到的现象是
 
C、D两试管中均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E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F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结论 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有差异.
请分析上述现象并回答:
①不同的酸具 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酸的组成中都含有
 
(填元素符号).
②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有差异,因此,可用
 
鉴别盐酸和硫酸.
③清洗试管时,将C、F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废液缸里最终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硫酸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白色沉淀中可能还含有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工业生产的氢氧化钠常含有碳酸钠杂质.为测定某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设计以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每一步骤反应完全,浓H2SO4具有吸水性)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①打开弹簧夹a,先对装置A、B、C(已连接)通入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含有的
 
,再关闭弹簧夹a,接上装置D和E,打开弹簧夹c,把硫酸滴入样品中.
②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后直接称量装置
 
(填字母序号).根据该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得到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最后得到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
【数据分析】
最后计算得到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比实际数据偏大,反思整个实验过程,造成误差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氯化钠和氯化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物质,为了从中提取较纯的氯化镁和氯化钠,设计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步骤①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Ⅱ.步骤④⑤的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
 

Ⅲ.滤液乙中所含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含有
 
;沉淀B中除含碳酸钙、碳酸钡外还含有
 
;在步骤⑦中若加入的盐酸略过量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原因是
 

Ⅳ.写出步骤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Ⅴ.实验最终所得的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整个过程中产生新的NaCl的反应共有
 
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一种可溶性碱和两种可溶性盐组成的固体混合物A,为探究其组成,取适量混合物A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
①蓝色沉淀是
 

②原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一种物质是
 
;另外两种物质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氨气(NH3)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部分微观示意图.

①表示2个氧分子的化学符号是
 
.氨气是由
 
种元素组成,将其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常用的化学肥料,该溶液属于
 
肥(填“氮”、“磷”或“钾”).
②写出上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③该反应的微观过程 I是表示:氧分子和氨气分子分解为氮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过程 II是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略去):
(1)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D可能是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