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甲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丙吸收生成的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2)将装置乙改装为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经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在保证整个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所用红磷的量必须足量,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观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则实验结果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残余的气体主要是N2(填化学符号),可推测残余气体性质是木炭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体体积无明显减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一条).反思此实验的探究过程,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药品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最好是固体(答一条).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丝、红磷以及硫都能与氧气反应发生化合反应,且反应都需要点燃,铁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需在瓶底事先放少量的水,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可以使用水吸收,用红磷燃烧测定氧气的含量,红磷必须足量,等冷却后才能打开,否则温度过高使测定结果偏小,使用木炭时由于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需要将生成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

解答 解:(1)铁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需在瓶底事先放少量的水,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可以使用水吸收,所以本题答案为:甲: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丙:吸收生成的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其余主要是氮气,用红磷燃烧测定氧气的含量,红磷必须足量,等冷却后才能打开,否则温度过高使测定结果偏小,使用木炭时由于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需要将生成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测定空气含量时使用的药品与氧气反应时最好生活的是固体,所以本题答案为:1/5,足量,偏小,N2,木炭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体体积无明显减小,澄清石灰水,药品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最好是固体;
故答案为: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吸收生成的气体,避免污染空气;1/5;足量;偏小;N2;木炭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体体积无明显减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药品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最好是固体

点评 不同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青莲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氮气、稀有气体因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可作保护气
C.工业上可以用空气为原料制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D.以空气为原料可分离出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将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易吸水变潮,还会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变质原因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生具有黏性的硅酸钠(Na2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B.钠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D.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小明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砝码的质量是10g,游码的质量是0.2g,发现将砝码和药品放反了,则称量的实际质量是多少(  )
A.9.8gB.10gC.10.2gD.10.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制取氧气这一节内容后,发现在实验室里用5%H2O2溶液加热制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很难复燃.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猜想其可能原因是可能原因是生成的大量水蒸气对实验造成了干扰.为了验证此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制定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结果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二组的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三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见图):
在实验基础上,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
①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是H2O2溶液浓度的大小;
②由第二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是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促进H2O2分解,减少水分蒸发;
③第三组同学的实验验证了实验前同学们猜想的正确性,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浓硫酸吸收了气体中的水蒸气,使氧气的浓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会留下清晰的划痕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化学活动周的一个项目为“喷泉喷喷喷”,各竞赛小组设计出了各种有趣的喷泉.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1)竞赛I组设计了图一A实验,在干燥的烧瓶内收集满纯净干燥的氨气,塞紧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满水)的胶塞,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形成了喷泉.该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溶解度极大的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压强急剧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烧瓶,产生喷泉;
(2)竞赛Ⅱ组设计了图一B实验,引发了喷泉.竞赛Ⅱ组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
(3)竞赛Ⅲ组设计了图一C实验,引发了喷泉.玻璃套管中的固体可能是活性炭;
(4)竞赛Ⅳ组的实验设计和过程与竞赛I组完全相同,但未能成功引发喷泉,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5)为了保证实验安全和环保,若选用图二甲、乙装置组合收集氨气,气体应从a(填a或b)端通入.另一端接乙装置中的c,装置中漏斗的两个作用是防倒吸,增大吸收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