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如图列举了几种实验室制备气体常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将图中标号所指的化学仪器名称写在横线上:
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③水槽
(2)若实验室用5%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为B,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还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因为防止高锰酸钾的粉末进入导管使其阻塞,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小明经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可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备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则小明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B和C.

分析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与用途分析解答;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生成水和氧气,反应不需加热选择发生装置;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及是否与水或空气中的某些气体反应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 解:(1)图中标示仪器分别为:①是酒精灯,②是长颈漏斗,③是水槽;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生成水和氧气,此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试管口放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加热,故选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故选C;
故答案为:(1)酒精灯;长颈漏斗;水槽;(2)B;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3)防止高锰酸钾的粉末进入导管使其阻塞;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4)B和C.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如图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硫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它既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SO2=H2SO3,试推测甲中集气瓶底部放有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2)装置丙中若既不留有少量水也不放一薄层细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3)在乙、丙两装置内任选其一,回答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灼热的四氧化三铁.
(4)任意写出某一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同时能得到氧气?
(1)若电解36g水可制得多少质量的氧气?
(2)若氧气的密度为1.43g/L,则生成氧气的体积为22.4L.(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根据如图1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集气瓶.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如图E装置来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3)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选F作为发生装置错误的原因是长颈漏斗的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
(4)资料显示,将新制的含H2O25%(即H2O2的质量除以溶液总质量×100%)的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含H2O25%的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率快,所需时间短.
小晨按图2甲-1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将乙和甲-2相连,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溶液中的水蒸气随氧气一起逸出,环境湿度较大,氧气的量较少.
老师又设计了另一个改进的丙装置,将丙和甲-2相连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也易复燃.请通过分析说出浓硫酸的作用吸收水蒸汽.将丁和甲-2相连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G处检验,木条能(填能或不能)复燃.
(5)采用相同质量含H2O25%的溶液,图戊中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3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H2O2均完全分解,把曲线画在答题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验证氧气收集满
B.
收集氢气并检验纯度
C.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比较氧气的含量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B.用髙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为了节约火柴,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D.
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用科学方法去探究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科学研究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途径和手段.观察、比较、分类、类比、归纳等是我们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科学方法.
a.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对客观事物的主动感受和知觉.
b.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方法.
c.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
d.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方法.
e.归纳是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方法.
小华在探究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他的实验记录里的如下五个陈述中,请说出每个陈述分别是运用了上述哪一种科学方法?
①选择的物质中紫色石蕊属于酸碱指示剂、镁和铁属于金属单质、碳酸钠和硝酸银属于盐、铁锈属于金属氧化物.c
②镁条与稀盐酸作用产生大量的气泡,试管壁发热.a
③镁条与盐酸的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激烈.b
④活泼的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放热的化学反应.e
⑤氧化铜和氧化铁都属于金属氧化物,因此氧化铜也可以与稀盐酸发生反应.d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片与稀盐酸;Fe+2HCl=FeCl2+H2↑②铁锈与稀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玉石刻章B.石蜡熔化C.铝丝导电D.粮食酿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