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在点燃氢气之前先验纯B.用量筒稀释浓硫酸
C.使用广口瓶盛放氯化钠溶液D.将氢氧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上称量

分析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盛放氯化钠溶液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在点燃氢气之前先验纯,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中配制稀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使用细口瓶盛放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应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称量;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皮革水解蛋白”是以废旧皮革制品甚至动物毛发予以“水解”后生成的粉状物质.不法奸商将其混入牛奶,用于提高蛋白质含量,长期食用可能会致癌.为了能够区分牛奶的成分,我们需要学会观察牛奶的标签,如图为某乳品厂生产的奶粉包装袋上部分文字说明,根据说明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奶粉是纯净物B.此奶粉中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C.奶粉中的钙.铁.磷.锌指的是单质D.此袋奶粉中蛋白质的质量为7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CuSO4  NaOH  HCl  H2SO4B.CaCl2   KNO3  Na2CO3  Na2SO4
C.Ca(OH)2 HCl  NaCl  HNO3D.BaCl2   Na2SO4 Na2CO3  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将下列厨房里常用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B.食盐C.蔗糖D.白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海水中含NaCl、MgCl2等物质),被誉为“国防金属”的镁主要就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下面是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单流程.

(1)贝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aCO3
(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在实验室中进行此项操作时,应注意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写出一点即可)
(3)工业冶炼镁常用电解MgCl2的方法,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反应类型).
(4)写出第②、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CaO+H2O═Ca(OH)2、③Mg(OH)2+2HCl═Mg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用等质量、等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等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足量的硫酸反应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A.只有CO2    B.只有O2  C.只有CO  D.CO和O2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BD(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某溶液呈碱性的是(  )
A.用pH试纸测定,其pH=6B.用pH试纸测定,其pH=7
C.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D.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