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教材中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容下列问题:

1A装置是过滤装置,请指出图中一处错误:_____

2B装置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想成功的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的现象,应注意的操作是_____(写一条即可);

3C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4D装置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不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通过实验改进可以完成该定律的验证,以下合理的做法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装置不变仅将碳酸钠换成金属锌

B.装置不变仅将碳酸钠换成硝酸钡溶波

C.药品不变,将烧杯换成锥形瓶,并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

D.以上均不合理

【答案】没用玻璃棒引流 待铁丝下端的火柴梗快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中 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使反应后的总质量减小 C 

【解析】

1)在过滤操作中,不能将带过滤的液体直接倒入漏斗内,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填没用玻璃棒引流;

2)要想成功的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的现象,应注意的操作是待铁丝下端的火柴梗快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中等,故填待铁丝下端的火柴梗快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中;

3)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故填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4)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反应是在敞口容器内进行的,所以使反应后的总质量减小,不能用此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填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使反应后的总质量减小;

A、装置不变仅将碳酸钠换成金属锌,生成的氢气也逸出,故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钡与盐酸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药品不变,将烧杯换成锥形瓶,并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密闭装置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C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建筑火灾中,高温、有毒有害烟气是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第一大敌。建筑火灾的消防教育中常提及“要往低处逃生”,该策略是否合理呢?

研究人员通过蜡烛在亚克力密闭容器中燃烧模拟建筑火灾的场景,实验中蜡烛(含烛台)高度设计及放置位置(见图1)。在亚克力圆筒形容器壁垂直方向开3列小孔用于放置传感器。每列3个小孔,共9个。是氧气传感器、是二氧化碳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见图2)。

图1蜡烛位置图图2 传感器放置

本实验实时测量不同高度的蜡 烛同时在封闭容器内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使用手持技术测量容器内不同高度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的变化,并呈现相应的曲线图像(见下图),为火灾烟流实验提供定量数据支持,进而分析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O2含量-时间曲线

CO2浓度—时间曲线

温度—时间曲线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O2含量-时间曲线分析,图像中曲线先快速下降的原因_____。请再从微观角度解释曲线又升高的原因_________

(2)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和毒气,相同温度下其运动路径与二氧化碳的运动相似,由CO2浓度—时间曲线可知,建筑火灾中,二氧化碳气体和烟气迅速往高处逸散,其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

A.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

B.高处蜡烛燃烧更充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多

C.蜡烛燃烧放热导致了容器内的空气温度上升,随着高温气流上升,二氧化碳气体也往上升。

(3)据图温度—时间曲线分析,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不同高度的温度有何差异________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建筑物火灾时“往低处逃生”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值为22

B.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O2

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B. 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C. 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运用。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净化处理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含铜<1.0mg/L,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2)有些地区村民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宏观上图示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写化学式)。

②从微观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电解水的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种类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浙江宁波,19题、)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27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表中m的值为13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 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如图).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需要氧气;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请回答:

①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活中水能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燃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得到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①图 1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AC 中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图12实验体现了一氧化碳和碳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

②如图1实验,加热前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图 12 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2C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

b. 12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液体倒流,都要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或喷灯

c. 12实验分别生成1mol二氧化碳,实验需要的碳和一氧化碳的物质量也分别是1mol

④某兴趣小组在做完图2实验后,进行了如下图的改进,也得出了碳和氧化铜能反应的结论,有一个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不够严密,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打开K,通入氧气,观察到试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________

(3)对比乙、丙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