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如表图画记录了中国消防博物馆.
古代厅-徽派防火墙近现代厅-灭火器
         
防火防灾体验馆
常见的防火安全标志火灾时,穿过浓烟
请结合图画回答问题.
(1)古代厅.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相比,人类用火、防火的历史则更为久远.依据灭火原理,徽派防火墙(又叫马头墙,能阻止火灾蔓延)的主要作用是封火墙可以起到隔离易燃物的作用.
(2)近现代厅.明国时期,化学灭火剂由外埠引入使用,消防工业兴起并逐步兴盛.
①气体灭火剂-七氟丙烷化学式为CF3CFHCF3,所含元素种类有3种.
②固体灭火剂-BC干粉灭火剂,它的主要原料是NaHCO3,灭火过程中生成的CO2能起到灭火作用,这是由于CO2具有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3)防火防灾体验馆.通过场景模拟,使我们了解并掌握基础的消防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①常见的防火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C(填字母序号).
②火灾时,穿过浓烟的正确做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态前行.
(4)防火灭火大讲堂.
①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Sb2O5. ②固体Al(OH)3高温分解生成固体Al2O3和H2O,请依据反应原理分析选择Al(OH)3作为阻燃剂的原因是Al(OH)3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下降;同时生成的耐高温、稳定性好的Al2O3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燃效果更佳.依据化学式Al(OH)3计算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计算式为27+16×3+1×3.

分析 (1)马头墙又叫风火墙,封火墙不能燃烧,可以起到隔离易燃物的作用;
(2)根据CF3CFHCF3判断,先找出元素符号,再判断元素种类;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3)可以根据图标表示的意思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4)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②根据Al(OH)3受热分解的反应热及其氧化物的熔点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马头墙不能燃烧,在邻家发生火灾时,封火墙可以起到隔离易燃物的作用;
故答案为:封火墙可以起到隔离易燃物的作用;
(2)七氟丙烷化学式为CF3CFHCF3,可见,它是由碳、氟、氢共3种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故答案为:3;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
(3)是一串鞭炮在燃放,被禁止,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在火灾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态前行,以免有毒气体进入呼吸道发生窒息.
故答案为: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态前行.
(4)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方程式中的已知条件可得,X的化学式中,S元素的原子个数应为1,b元素的原子个数应为2,O元素的个数应为3+2×2-2×1=5,H元素的个数应为2×2-2×2=0.故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Sb2O5
②Al(OH)3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下降,使环境稳定达到着火点以下,阻止了燃料的燃烧;且同时生成的耐高温、稳定性好的Al2O3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阻燃效果更佳.
Al(O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计算式为27+16×3+1×3.
故答案为:①Sb2O5;②Al(OH)3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下降;同时生成的耐高温、稳定性好的Al2O3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燃效果更佳;27+16×3+1×3.

点评 本题主要考差了学生对常见标识的认识,要加强理解记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首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过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疯狂”的星球
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金星.金星地表大气压约是地球的90倍,大气成分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约占96%,因此它的地表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在近赤道的低地,温度可高达500°C.
在高度50至70公里的金星上空,悬浮着浓密的厚云,把大气分割为上下两层.你知道吗?地球云层的主要成分是水(水的液滴),而金星云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硫酸的液滴),其中还掺杂着硫的粒子,所以呈现黄色.H2SO4的生成主要源于太阳光中波长短于160nm的紫外光对CO2的光解,使其变为CO和原子氧,原子氧非常活泼,能与SO2反应变为SO3,SO3与水反应变为H2SO4,在金星,下的雨真是名副其实的酸雨.金星里,H2SO4的形成过程是不断循环的,H2SO4从大气较高较冷的区域降至较低较热的区域,当温度达到300℃时,H2SO4开始分解为SO3和水,SO3再分解为SO2和原子氧,原子氧接着与CO反应变为CO2.SO2与水会上升到上层,重新反应又释放出H2SO4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星地表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是因为二氧化碳含量高.
(2)原子氧的符号为O.
(3)硫酸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SO3+H2O.
(4)在硫酸循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填字母序号).
A.CO2光解变为CO和原子氧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B.SO3与水反应变为H2SO4为化合反应
C.CO变为CO2的过程中原子氧是催化剂
(5)金星被称为“疯狂”星球的原因是表面温度高,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为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
(2)20℃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相等;
(3)50℃时,KCl溶液的最大浓度(列式即可)为$\frac{40g}{100g+40g}$×100%;
(4)60℃时,10g NaCl和90g KNO3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冷却到20℃后,没有(“有”或“没有”)NaCl析出,有60gKNO3结晶析出.
(5)现有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将该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后析出了1g晶体,再恒温蒸发5g水后,又析出了2g克晶体,则保持温度不变,原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所需蒸发水的质量是7.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铁酱油B.干冰C.矿泉水D.果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甲、乙、丙、丁4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钙4种元素中的2种组成.
(1)甲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可燃气体,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化合物,它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乙是一种氧化物,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乙的化学式为CaO.
(3)丙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Ca(OH)2+CO2=CaCO3↓+H2O.
(4)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若16g氧气 参加反应,则生成物的质量为4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反应),甲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步骤:反应前称量B装置的质量;从分液漏斗中滴入足量的盐酸,当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B装置的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产生的CO2的质量.(资料:2NaOH+CO2═Na2CO3+H2O,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B装置中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增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接触面积;C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2)有同学提出质疑:此装置无法全部收集到生成的CO2,原因是装置中残留了二氧化碳.改进方法是反应结束后,向装置A中通入氮气.
(3)改进方法后进行实验,如果C装置中的现象是没有出现浑浊,只需利用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来确定CO2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或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若利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必须打开K2、关闭K1,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石蕊试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1)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残留物中可获得KCl晶体,采取的方法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
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上图字母),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如果用如图中的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② 端(填“①”或“②”)导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