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
B. 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C.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D.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
A 【解析】 A、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A说法错误;B、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故B说法正确;C、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发明了制取烧碱的“侯氏制碱法”,故C说法正确;D、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故D说法正确。故选A。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 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B 【解析】 试题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从上述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有水生成和放出热量。因此不能判断出是否有二氧化碳的生成。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简答题
(题文)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甲发生了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解析】 (1)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钾、硝酸钠和高锰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固体的成分,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按下列框图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一定有_____。
(2)第③步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为了不干扰对第③和④步实验结论的判断,试剂A应选择______。
高锰酸钾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钠Ba(NO3)2+Na2SO4═BaSO4↓+2NaNO3硝酸 【解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根据高锰酸钾溶于水呈紫红色的性质,可确定不含高锰酸钾,利用各物质与稀酸反应的现象不同;结合其他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不同,一步一步地分析,便可以得出答案。 高锰酸钾溶于水呈紫红色的性质,可确定不含高锰酸钾,加入试剂A能得到无色无味的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3的无色透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Cu2+、Cl﹣、SO42﹣ B. Mg2+、Na+、Cl﹣、CO32﹣
C. Na+、Ba2+、Cl﹣、NO3﹣ D. H+、NH4+、NO3﹣、Cl﹣
C 【解析】 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A、Cu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Mg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D、H+、OH-能结合生成水,NH4+、OH-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 纯棉T恤 B. 不锈钢锅 C. 塑料水杯 D. 羊毛围巾
C 【解析】 A、纯棉T恤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D、羊毛围巾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石油分馏 B. 火药爆炸 C. 粮食酿酒 D. 高炉炼铁
A 【解析】 石油分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高炉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中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民用客机C919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9.3%。工业上利用钛白粉制备海绵钛的工艺流程如下:
(1)钛白粉主要成分为TiO2,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TiO2属于_______(填物质类别)。
(2)反应Ⅱ可获得海锦钛,该反应在高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反应Ⅲ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4 氧化物 2Mg+TiCl4Ti+2MgCl2 分解 【解析】 (1)在TiO2中,氧元素显示-2价,苏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二氧化钛中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TiO2属于氧化物;(2)镁和四氯化钛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钛和氯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Ti+2MgCl2;(3)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九年级5月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 稀有气体 B. 氧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C 【解析】 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其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剩余的气体共占空气体积的1%,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