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小涵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有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反应现象: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小涵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量不足;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3)小盈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不会;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没有产生压强差.

分析 (1)红磷在空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2)红磷不足、装置漏气、点燃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橡皮塞、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都可以使测定的结果不准确;
(3)用木炭代替了红磷,水不会进入集气瓶,因为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内外没有产生压强差.

解答 解:(1)红磷在空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红磷燃烧是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故答案为: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3)用木炭代替了红磷,水不会进入集气瓶,因为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内外没有产生压强差.故答案为:不会;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没有产生压强差.
答案:
(1)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3)不会;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没有产生压强差.

点评 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烟尘污染.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5:40(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检测废水呈碱性的简单方法是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
(3)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2%,现有废水800千克,要把它稀释为0.8%,需加水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用上述实验所得食盐晶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流程如图:

(1)指出如图实验中的一处错误: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右物左码
(2)实验中用来量取水的体积的器材是量筒
(3)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食盐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A(选填序号)
A.增加适量的食盐晶体   B.减少适量的食盐晶体   C.调节平衡螺母
(4)下列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药品等自身原因造成配制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①②(选填序号)
①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的蒸馏水润洗
②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③食盐完全溶解后将溶液转移至细口瓶中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为完全中和某NaOH溶液,需消耗一定量的盐酸,如改用与盐酸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的硫酸,则反应后溶液的pH将(  )
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等于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均由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甲是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成分,乙俗称消石灰.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乙在农业上的一种常见用途:改良酸性土壤.
(2)①若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丁的化学式为CaO.
②若丁是侯氏制碱法中制得的钠盐,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③写出②中的丁转化为①中的丙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2NaOH+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
A.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质量增加
B.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C.浓盐酸敞口放在置在空气中质量减轻
D.硫酸铜晶体受热,颜色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白雾
B.铁和稀硫酸反应溶液为棕黄色
C.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呈紫色
D.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的溶解度为70g.
(2)现有某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测得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它们溶质质量分数为20%.
(3)欲除去固体A中含有的少量B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B<A.
(5)下列实验一定能成功的是①④.(填序号)
①t0℃时,将30gA加入50g水中形成A的饱和溶液
②t1℃时,将70%的A溶液稀释成10%的A溶液
③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A的质量最多
④t0℃时,将饱和的C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析出固体质量一定为1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围绕一瓶长久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生成Na2CO3的问题,同学们展开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2CO3溶液的pH>7.某同学欲证明变质固体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步骤    实验目的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目的是将碳酸钠完全除掉,以防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②向①步骤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根据颜色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