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元素M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M是稀有气体元素
B. 该粒子是一种原子
C. 该粒子可表示为M2+
D. 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食醋有酸味,因为食醋中含有_____(填化学式)。
(2)浓硫酸具有_____作用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3)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
(4)汽车铅蓄电池中含有的一种酸的化学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冬季是流感高发季,用于抗流感病毒的奥司他韦成为“抢手货”。它的主要成分是磷酸奥司他韦,化学式为:C16H28N2O4•H3PO4,请根据化学式,借助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精确到0.1%):
(1)磷酸奥司他韦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
(2)磷酸奥司他韦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
(3)4.1g磷酸奥司他韦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同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物质推断)
A~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为单质,且A为红色固体;B、C、D中均含同一种元素,B、C有可燃性,C与D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即可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A的化学式是_____,B的化学式是_____。
(2)D→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反应现象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分离酒精和水 | 过滤 |
B | 吸收一氧化碳 | 将一氧化碳通入水中 |
C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点燃 |
D | 证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 | 在等质量的碘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或汽油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碳酸钠(化学式 NaxCO3)俗称纯碱,广泛用于玻璃、洗涤剂、纺织等,其中x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 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 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 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镑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烧杯中水的体积 |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 |
体积/mL | 80.0 | 54.5 | 126.0 |
(交流表达)
(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根据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①_____;
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