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___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如果用G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从___(填“b”或“c”)端通入;用C装置代替B装置,收集所需的气体量后,对C装置进行的操作是___。
(4)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①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填化学式)。“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②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若生成1g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___g。
③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550℃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
【答案】集气瓶 A 连续均匀 b 关闭止水夹 H2 3Fe+4H2O(g)Fe3O4+4H2 8 C2H6O先被氧化成CO,后CO被氧化成CO2
【解析】
(1)E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a仪器的名称为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产生氧气,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因此可选择A装置;产生的氧气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不加热型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用G装置收集时,空气从上口排出,因此气体需要从b端通入;若用C装置代替,收集完后,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关闭即可停止收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①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可燃空气成分是氢气,化学式为:H2。
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氢气的来源只有水,若该反应要生成1g氢气,设需要的水蒸气的质量为m:则有,因此增重的质量为9g-1g=8g。
③550℃时,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可能原因是C2H6O先被氧化成CO,后CO与氧气反应,产生CO2,导致先增后降。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构成甲烷的微粒_______;
(2)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_________。
(3)银是由____构成的;
(4)硫酸铜是由______构成的。
(5)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
(6)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物质是_____。
(7)由空气中含量前两位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取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状况的示意图.仔细观察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__________.
(2)图中显示有三种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共同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_,请写出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或图示)说明,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是_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哪些因素可以影响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速率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序号 |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① | 锌粉和铁粉分别与10%______反应 | 锌粉产生气体的速率快 |
② | 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0%盐酸反应 | _____产生气体的速率快 |
③ | 铁片分别与5%和10%盐酸反应 | 10%盐酸产生气体的速率____ |
(5)通过上述实验,小组同学得出了影响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速率的因素有很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种____________.此外同学们提出影响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_____________(填“快”或“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若反应过于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进行下表所示的实验。
(实验内容):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0.2g加入5mL%的H2O2溶液 | 剧烈反应,放热,产生大量气泡 | 生成物中的MnO2催化分解H2O2 |
2 | 取0. 2g MnO2加入5mL_____(填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 | 平稳反应,放热,持续产生气泡 | MnO2催化分解H2O2 |
3 |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1. 0g,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 | 固体完全溶解,滤纸上无黑色固体残余物 | 固体剩余物中无_____ |
(实验分析):
①完善上表中的填空内容:实验2________,实验3________。
②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
③经讨论,实验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资料):在43.9℃~377.9℃范围中,KMnO4受热分解时,会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a.
b.
④取8.0g KMnO4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O2的质量可能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0.81 g B1.08 g C1.42 g D1.62 g
⑤资料显示,KMnO4在43.9℃~377 .9℃范围中的失重率(O2与KMnO4的质量比)为18.0%。结合资料分析,在43.9℃~377.9℃范围中,KMnO4分解反应主要以____(填“a”或“b”)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物质含量:B.硫元素的化合价: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D.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为_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标号,下同),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实验室若用装置B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择的固体药品是______ ,液体药品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通过长颈漏斗往锥形瓶中倒水,若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完好。
(4)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用到的“湿化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导管a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C 通过该装置可以控制输出氧气的速度
(5)氢气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实验室中可以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填标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