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参加反应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

分析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反应的微粒的个数比等.

解答 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胡B说法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故C说法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35.5,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知识.能利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认识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中变化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溶液中的CO32-,避免其对OH-检验造成干扰;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NaOH溶液.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1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8号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图1中8号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11号元素易失去电子,其形成离子的符号是Na+;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中具有放射性的原子主要是碘-131,请根据图2推断碘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
(2)分析图1信息,你能得出的规律是:
横行规律(任写一条)同一周期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逐渐增多,
纵行规律(任写一条)自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石棉的熔点高,又不易燃烧,可制作石棉网,石棉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Mg3Si4O1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B.+2C.+4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先预热,再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
(2)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运插入.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先把导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验满
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
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图象能表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图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用X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frac{\underline{\;点燃\;}}{\;}$3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
C.X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反应中,X与的O2质量比为15: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是(  )
A.H2、O2B.CO、CO2C.C、COD.C、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