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
(1)电源A是负极;若a管中收集到20mL气体,则理论上b管中收集到10mL气体.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没有变化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 解:(1)与a试管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多,是氢气;电源A是负极;与b电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少,是氧气;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若a管中收集到20mL气体,则理论上b管中收集到10ml气体;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没有变化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
(1)负;10;
(2)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3)氢元素和氧元素.

点评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我会看,图:原子序数是12;元素名称是镁;元素符号是Mg;是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 核电荷数12,核外有3个电子层,
属于第3周期元素;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小于4个,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就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阳离子,符号为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某学校兴趣小组同学模仿教材中实验,分别用如图1所示四个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烧杯和集气瓶中液体为水)
(1)用A装置实验,一切操作规范,但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不能使瓶内外形成气压差;
(2)图2是同学们对装置B的改进实验.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水,再按图2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ACD(填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减少集气瓶空间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D.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3)同学们没有用装置C进行实验,他们认为,使用该装置实验,无法得出氧气体积的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理由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4)同学们用D图进行实验时,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通过化学学习知道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只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明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氧化镁MgO氯化镁MgCl2氮化镁Mg3N2硝酸镁Mg(NO32
颜色白色白色淡黄色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他们认为不可能生成氯化镁,理由是空气中不含氯元素.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猜想,他的实验方案是将点燃的镁条伸人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实验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一个文字表达式镁+氧气$\stackrel{点燃}{→}$氧化镁.
[实验反思]①用D图进行实验,则测得的氧气的含量会>$\frac{1}{5}$(填“>”,“<”或“=”).
②已知m克MgO和Mg3N2的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6克,则m的取值范围是8.3克<m<1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将如图所示实验所用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胶头滴管;
(2)给物质加热时,需要用酒精灯;
(3)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时,需要用量筒;
(4)能被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向含有3.4g过氧化氢的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可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3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1)(2),属于分解反应的有(3),属于氧化反应的有(1)(2).(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0.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则: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H2O2、H2O、O2
(2)写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化学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4)细铁丝在丙中燃烧,预先要在瓶底留些水,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从微观视角研究物质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中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分子、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如图所示,“”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根据此图,试从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构成、物质的变化三个角度说出你所获得的信息:
(1)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物质的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物质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