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
(1)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上图为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化学反应的表达式氢气+氧气$\stackrel{点燃}{→}$水,该反应属于化合(“化合”或“分解”)反应.
②从宏观上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③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①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微粒在不断运动.
②用注射器抽取一些空气后堵住气口,推动活塞,体积变小的原因是微粒之间有空隙.

分析 (1)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画出,要体现出原子的个数不变.根据分子、原子的在化学变化的变化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2)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
根据分子是运动的特性分析.

解答 解:(1)①上图为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变化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反应的表达式是:氢气+氧气$\stackrel{点燃}{→}$水.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②从宏观上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墙里开花墙外香.
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用注射抽取一些空气后堵住气口,推动活塞,体积变小.
故答为:(1)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答案:(1)①氢气+氧气$\stackrel{点燃}{→}$水;                  化合;                                                         
②氢元素和氧元素;    氢原子和氧原子;             
③分子;   原子;
(2)①微粒在不断运动;                                         
 ②微粒之间有空隙.

点评 能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判断一种变化体现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验满氧气
B.
    倾倒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图为某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关于此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
B.该物质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C.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物质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发明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获得了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拉斯克奖,2015年10月5日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中国获得诺奖科学奖项的是第一人.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
(2)青蒿素中碳、氧的元素质量比为9:4.
(3)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4)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8%(精确到0.1%).
(5)56.4g青蒿素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推广利用太阳能B.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极易分解产生氧气
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
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  )
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缺硒会引起骨质疏松D.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模拟图回答:
(1)请写出此化学反应的方程式NaOH+HCl═NaCl+H2O;
(2)请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为有新分子生成;
(3)从图中得出此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盐酸中的(每一个)氢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每一个)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一个)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室常利用如图1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以上A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错误:导管伸入试管太长;改正:导管伸入试管刚刚露出橡皮塞.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A装置,反应原理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将CO2和CO(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CO2,反应原理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E(填字母).
(5)为了证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有CO2气体产生,某校兴趣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室只用嘴吸气和呼气).请回答:
①图中瓶Ⅱ的作用是除去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②实验中若猛吸猛呼,会造成不安全后果.猛吸时会使装置Ⅰ中的溶液进入口腔,猛呼时会使装置Ⅱ中的溶液吹出瓶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