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已知A、B、C、D、E 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A 是硝酸铜溶液.有关物质之间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是氢氧化钠溶液
B.反应①和反应③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
C.反应②产生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黄色
D.实验室制取E的反应原理是:2HCl+CaCO3═CaCl2+H2O+CO2

分析 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硝酸铜也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钠能和稀硫酸或二氧化碳反应,稀硫酸能和铁反应,但是铁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不能和铁、硫酸反应.

解答 解: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硝酸铜也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钠能和稀硫酸或二氧化碳反应,稀硫酸能和铁反应,但是铁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不能和铁、硫酸反应,因此A、B、C、D、E 分别是硝酸铜、铁、稀硫酸、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A、B是铁,不能是氢氧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①是置换反应,反应③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②产生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2HCl+CaCO3═CaCl2+H2O+CO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以验证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确实是铜与氧气化合生成的CuO,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由图两个实验步骤判断:铜片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步骤二.(填“一”或“二”)
(2)为进一步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元素组成,他们选用了以下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a.甲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2,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C
(填编号),所选装置的实验现象为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A装置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H2$\frac{\underline{\;\;△\;\;}}{\;}$Cu+H2O.
b.乙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A装置的实验现象为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B(填编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方法仅用上述装置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应采取的措施是:加上一个尾气处理的装置.
c.通入的气体如果含有少量水蒸气,若在A装置左边增加一个B装置,则澄清石灰水应更换成浓硫酸.
d.对A装置加热前,应先通入纯净气体的目的是防止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
(3)结论:经过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为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的四组方案,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2016年1月6日襄阳市首次启动空气严重污染黄色预警.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
A.工业粉尘B.汽车尾气C.煤炭燃烧D.风力发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计算14.1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9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火烧赤壁C.滴水成冰D.香飘万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碳酸钙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烧杯中盛有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42.2g,向其中加入水168.8g后充分搅拌,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固体继续溶解,或产生气泡(只写一条).
(2)当滴入稀盐酸至B点时,求此时烧杯中所得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从Ca、C、H、O、N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两个钙离子2Ca2+. ②3个氨气分子3NH3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化合物是CO2(合理即可).
②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是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太浮山生长着许多野生毛竹,同学们对竹子竹节中的气体成分很感兴趣,展开了实验探究.
(1)收集竹节中的气体.A组小华的取气方法: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B组小刚的取气方法: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CO2═CaCO3↓+H2O
(3)测定竹节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设计如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能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二,原因是方案一中,盛有燃烧红磷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会导致部分空气膨胀逸出.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