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 | B.对化学元素的认识 |
①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只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③有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有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②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是铁 ③稀土资源应合理利用和保护 |
C.化学中常见的“三” | D.对化学资源的认识 |
①煤、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燃料 ②CO、NO2、SO2—三种污染气体 ③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 ①缺铁,引起贫血 ②缺钙,引起骨质疏松 ③缺碘,引起坏血病 |
A. A B. B C. C D. 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不锈钢是一种合金,有耐腐蚀的重要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反应釜、炊具、装饰材料等。不锈钢中添加的主要元素是( )
A. 硅 B. 铬和镍 C. 锰 D. 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因素对实验现象成结果都有影响。
(1)请举例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_____。
(2)相同温度下,碘分别在等量的水和汽油中溶解性不同,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C. 甲烷具有可燃性
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
①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___。
②B位置“队员”所代表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③写出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7年绵阳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 携带火种进入林区野炊
C.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 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5月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可获得一条信息是_____.
(2)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宜兴市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抽测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___;
(2)实验室如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验满的方法是_。
(4)在2017年江苏省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中,李彬老师设计了“氢氧焰”的实验,装置如下:
利用氢气与氧气的发生装置制取并储存纯净的气体于气球中。A瓶中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__,B瓶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通过玻璃活塞K1、K2分别有序控制氧气和氢气的流量,先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关闭K2,打开K1,通入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观察到_,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移开,管口处无火焰。
②关闭K1,打开K2,通入氢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管口处有火焰。移去燃着的木条,氢气安静地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把铁片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铁片呈红热状;打开K1,通入氧气,铁片迅速熔断被切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芙蓉分校2019届九年级第六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