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宏微结合”———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1)图1表示氯和溴(B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Br的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____ ;
②氯和溴的单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
(2)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转化关系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2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从微观角度看,图2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
②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研究表明喷洒乙醇等消毒液可有效灭活病毒,乙醇(C2H5OH)作为反应物可实现的转化关系是_____(填“ a ”“ b ”“ c ”或“ d ”);
③在自然界中,CO2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4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氧(或O) 分子 b、d 光合
【解析】
(1)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每一条弧线代表一个电子层,由图可知,溴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4条弧线,则溴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为4,故填4;
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由图可知,氯原子与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即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氯和溴的单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①图2中含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则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故填氧(或O);
图中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即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填分子。
②乙醇具有可燃性,能够与氧气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乙醇作为反应物可实现图2中的b、d转化关系,故填b、d。
(3)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故填光合。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⑵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的操作是先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⑶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由__________端通入,此时如何验满____________如果将D装置装满水时收集氧气由__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4)甲烷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方法,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
(5)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6)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若用该装置收集的氧气也不纯,原因可能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 A、B、C、D、E 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用 X 鉴别 D、E 时,X 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
①若 X 为稀盐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若 X 为氯化钡,写出有流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向收集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由此可推知CO2具有什么性质_______?
(2)如图B,向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木炭,稍等片刻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这说明木炭具有什么作用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钙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现在一烧杯中盛有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42.2g,向其中加入16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实验现象: 。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3)在CaCO3和CaCl2的混合物样品中,含Ca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___g。
(4)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NaAl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第一组同学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____(填名称)。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
(2)第二组同学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证明原粉末中含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再向滤液中加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看到___________,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___________(填名称);
猜想五:镁粉和炭粉。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1)不溶物D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2)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____________ 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原理探究)
第三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________ (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有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的过程是首先生成一种碱,这种碱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又变成另外一种碱,请写出生成另外一种碱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AgNO3、Ba( NO3)2 、Cu(NO3)2三种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相关资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处理废水。
[查阅资料]
①白色的Fe(OH)2沉淀在潮湿空气中迅速转化为红褐色Fe( OH)3;
②Ba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
处理该废水的实验方案.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回收产品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写出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转化为红褐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要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流程中涉及_________________种基本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迪的社会实践中喜欢收集各种颜色的矿石,他收集了下列矿石样品。
A.铝土矿(Al2O3) B.孔雀石Cu2(OH)2CO3 C.菱铁矿(FeCO3) D.石英石(SiO2)
(1)棱铁矿的主要成分FeCO3读作__________。
(2)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中含有的原子团为__________(填化学用语)。
(3)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以上矿石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为__________(填字母选项)。
(4)石英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5)Al与Fe3O4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可得到Fe。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20g,铜锌合金中不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l)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