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明参观某养鱼池,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叫做过氧化钙的淡黄色固体用来增加鱼池中含氧量。小明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可作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1)提出猜想: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过程 |
①验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有_____,松开手后,有液体进入导管;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立即收集气体; ③收集满两瓶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_____; ⑤第一瓶用来检验气体。方法是_____; ⑥点燃绑有铁丝的小木条,待小木条快燃尽时伸入到第二瓶气体中,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
(2)验证过程中小明发现实验过程中第五步实验失败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分析出了原因。你觉得他失败的原因是:_____。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答案】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了,没有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解析】
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根据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原因来分析。
(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上升液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不漏气;④据用加热制取氧气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⑤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⑥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2)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说明氧气不纯,可能是装置漏气或者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了,应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美丽厦门”。
(1)化学让天更蓝
①汽车尾气处理中使用了催化剂,该催化剂中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从中获取一条信息:________.
②公交车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未来氢能源汽车可实现零污染.在催化剂、光作用下,水分解获得氢能源,写出该方法获得氢能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化学让水更洁净
①生活污水截流处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采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写出一种).
②下图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一种装置,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________ .
③检验上述所获取的水是否为硬水,常用试剂是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分解铜绿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 (填序号).初中实验室制取CO2________ 也可用E(长进短出),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 .
(3)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 可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_ .
(4)充分反应后,兴趣小组对试管中的黑色粉末状状固体进一步探究
a.[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b.[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Ⅰ.氧化铜Ⅱ.炭粉Ⅲ.________ .
c.[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d.[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试剂为________ (填序号)
(A.H2SO4 B.NaOH C.NaCl D.H2O),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 猜想Ⅰ正确 |
________ | 猜想Ⅱ正确 |
________ | 猜想Ⅲ正确 |
如果猜想Ⅰ正确,猜想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磷燃烧时冒出浓厚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 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 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选用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总体积为45 mL)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色烟雾。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刻度处才停止。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试剂选择红磷,不能选择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镁条(不但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由此你总结出选择试剂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所用的红磷量为什么要足够多?_____________。
(3)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4)打开止水夹的时机为________________,否则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测定时得到的结果小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前没有夹紧止水夹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C.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点燃的红磷插入瓶中的速度太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请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发生装置应作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填“b”或“C”)。
(4)已知:氨气极易溶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气难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①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检验碳酸氢铵分解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③甲图可用于分离碳酸氢铵分解产生的气体并回收氨气,广口瓶中应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装置需要作怎样的改进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对一瓶酒精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实验,在查阅资料后,总结出了下列材料:通常状况下,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⑤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点燃酒精,酒精在灯芯处汽化后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2)酒精挥发发生的是 ________ 变化(填物理、化学),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过程__________
(3)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车香水中酒精含量一般为30%,当香水瓶密闭时,瓶体压力会增大,长期处于高温暴晒环境下,就可能发生爆炸.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汽车香水是 ___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微观角度分析,在车内可闻到香水气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
(5)实验中不小心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最简单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__
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_____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6)在盛放酒精的试剂瓶上应印有如图所示警示标记中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 研究分子的运动
C. 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