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如果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该加入食盐多少克?或者蒸发水多少克?

分析 根据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多种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溶液的稀释计算的原则都是:在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 解:欲使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即变为20%
若用加溶质的方法,设需加食盐的质量为x.
100g×10%+x=(100g+x)×20%,x=12.5g
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设需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g-y)×20%=100g×10%,y=50g
故答案为:12.5g,50g.

点评 本题是关于溶液的增浓、稀释问题的有关计算,问题的关键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答此题注意两点:正确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计算时熟练掌握几条规律:不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要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蒸发水的质量应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要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加入水的质量应等于原溶液质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B.CaCO3+HCl=CaCl2+CO2↑+H2O
C.2C+O2═2CO2D.CH4+3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反应类型.
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⑤铁与氧气反应: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是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无色﹑透明﹑无异味的水不一定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可能有多个选项)
A.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的溶解度增大,乙的溶解度减小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
C.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D.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H2B.ClO2C.O2D.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a、b两玻璃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2)图2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①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原子(或氧原子、氢原子).
②结合实验现象,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