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图为“XX”钙片商品标签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2)如果按用量服用,儿童每天至少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0.6g;
(3)服用钙片时要嚼食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吸收.

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3)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解答 解:(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40}{40+12+16×3}×100%$=40%;
(2)儿童每天至少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1.5g×40%=0.6g;故填:0.6g;
(3)服用钙片时要嚼食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吸收,故填: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吸收.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镁、铝、锌、铁、铜”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铁制成炒菜用的铁锅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导热性.
(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大(填大或小),可制锁.
(3)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会将生铁经高温锻打处理得到相当于铸钢的器具(如锋利的宝剑),这一技术比欧洲早近2000年.请写出现在高炉里用赤铁矿冶炼出生铁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你认为将生铁高温锻打的作用D(填序号)
A.出掉硫和磷杂质  B.掺进合金元素   C.改善表面结构性能   D.适当降低碳的含量
(4)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由于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填写物质名称);农业上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用铁桶盛装硫酸铜溶液的原因是Fe+CuSO4═FeSO4+Cu(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铁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铁.取5.8g某铁合金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5.4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结束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1g.求:
(1)产生氢气的质量,该铁合金样品中铁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切开的苹果放置不久,果肉上也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果肉“生锈”的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查阅资料】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实验探究】针对以上猜想,活动组对所有猜想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验证,并观察到实验现象.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BC(填字母编号)试管中的苹果生锈.
【得出结论】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反思与评价】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原因是氧气溶于水会慢慢氧化果肉.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真空包装或使用保护气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液态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食盐水B.碘酒C.液氢D.矿泉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某化工厂的污水取样后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用pH试纸检测污水的酸碱性.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湿润,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丙同学: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测得pH<7.
(1)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甲同学.
Ⅱ.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设为盐酸)的质量分数.甲、乙两同学设计的方案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

(2)同学取少量图甲所示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深蓝色,于是得出了“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甲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氢氧化钠已过量.
(3)乙同学按图乙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渐加入,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氢氧化钠过量,使反应充分进行.当观察到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红色现象时,停止滴加NaOH溶液,此时可认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若实验中共消耗了NaOH溶液2g,则污水中HCl的质量分数为0.00365%.
(4)丙同学利用连线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即时绘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溶液pH随所加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从曲线上可知污水的pH=a,M点表示的含义是恰好完全反应.
(5)若要除去污水中的盐酸,从环保、原材料成本等角度考虑,下列物质中最好选用B(填字母).
A.NaOH  B.Ca(OH)2  C.CuO  D.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思考作答: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b锥形瓶.
(2)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填字母序号,下同).
(3)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实验室常在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来快速制得氨气,可选择上述装置的组合为BD,验满时,在集气瓶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成蓝色,证明已集满.
(4)若用图F来验证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采用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向瓶中倒入少许氢氧化钠溶液后振荡,矿泉水瓶变瘪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能够反应,需要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把含镁元素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投入足量且等质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MgCl2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Mg(OH)2B.MgOC.MgD.Mg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材燃烧B.冰雪融化C.湿衣服晾干D.灯泡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