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
A. 金刚石 B. 不锈钢 C. 生铁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接触。
(3)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4)X、Y、Z 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 X+ZCl2=Z+XCl2;Y+2HCl=YCl2+H2↑ ;X+HCl 不反应。则 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__
A. Z>Y>X B. X>Y>Z C. Y>X>Z D. Y>Z>X
(5)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________。
(6)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 M 和滤渣 N,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填序号)。
A. 向滤渣 N 中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 滤液 M 中一定含有硫酸铁,可能含有硫酸和硫酸铜
C. 当滤液 M 中含有硫酸铜时,滤渣 N 中一定没有氧化铜
D. 在滤液 M 中放入一块刚打磨过的锌片,一定有置换反应发生
【答案】 BC 氧气、水 Al2O3 C 亚铁离子 ABD
【解析】(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不锈钢和生铁都是合金;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相互反应;(3)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4)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Y、Z 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证明Y>Z; X+ZCl2=Z+XCl2,证明X>Z;Y+2HCl=YCl2+H2↑,证明Y>H ;X和HCl不反应,证明H>X。则 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Y>X>Z ;(5)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然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铁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6) A. 铁有剩余时,向滤渣 N 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正确;B.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滤液 M 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和硫酸铜,正确;C. 当滤液 M 中含有硫酸铜时,铁粉一定完全反应,不能确定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滤渣 N 中可能有氧化铜(硫酸量不足),错误;D.锌和硫酸、和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能反应,且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在滤液 M 中放入一块刚打磨过的锌片,一定有置换反应发生,正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厨房里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_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⑵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填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⑶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
①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气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若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________原理灭火(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此时溶液呈什么颜色_____?
(2)若锌粉过量,请写出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符号_______。
(3)写出发生反应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盐类物质的性质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均产生白色沉淀。他们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对自己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准备】
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 NaOH溶液 | Na2CO3溶液 | |
加入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现象I | 溶液变红 |
加入CuSO4溶液 |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 现象II |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产生白色沉淀 |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表中的现象I为__________;现象Ⅱ为产生蓝色沉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实验及分析】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滤液加热至沸腾,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反思与评价】
(1)老师认为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合理。
①丙同学的实验中,加入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老师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存在不足。丁同学根据【实验准备】中的实验方案参考,通过以下实验帮助甲同学确认了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 |
(3)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b. 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c. 碱和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一种碱和另外一种盐
d. 判断溶液混合后的成分不仅要考虑产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 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温度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小
C. 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实验室可以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 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 锌和铜均是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C.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十分坚硬,则石墨也十分坚硬
D. 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制取气体时,先加入药品,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C.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D. 为了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抓饭是新疆特色美食。如表是每200g某品牌抓饭的营养成分
营养素 | 每份含量 |
蛋白质 | 29.6g |
油脂 | 23.5g |
糖类 | 104.7g |
维生素A等 | …… |
水 | …… |
钙 | 130mg |
…… | …… |
(1)抓饭的营养成分中,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_____。
(2)“钙130mg”里的“钙”是指_____(填字母编号)。
A.元素 B.原子C.分子 D.离子
(3)人如果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_____。
(4)用化学符号表示:两个钙离子_____,一个水分子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