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过程】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 |
K2CO3 | NH4Cl | ||
一、分别取适量固体K2CO3、NH4Cl配制溶液 | 得到澄清溶液 | 得到澄清溶液 | 两种化肥均易溶于水 |
二、分别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 | 变蓝 | 变红 | K2CO3溶液显 碱性.NH4Cl溶液显 酸性. |
三、分别另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 | 有气泡产生 | 无明显现象 | K2CO3可与稀H2SO4反应 |
四、分别另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并闻气味![]() | 无明显现象 | 有气泡产生且有刺激性气味 | NH4Cl+NaOH=NaCl+H2O+NH3↑ |
分析 【实验探究】:②根据碳酸钾与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呈碱性,使石蕊试液变蓝,氯化铵呈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
③根据碳酸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④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进行分析;
【结论与运用】A、根据碳酸钾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水不会与碳酸钾、氯化铵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氯化钙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无色酚酞遇碱性物质碳酸钾变红,遇酸性的氯化铵不显色进行分析;
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
解答 解:【实验探究】:②碳酸钾与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呈碱性,使石蕊试液变蓝,氯化铵呈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碳酸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所以
【探究过程】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 |
K2CO3 | NH4Cl | ||
一、分别取适量固体K2CO3、NH4Cl配制溶液 | 得到澄清溶液 | 得到澄清溶液 | 两种化肥均易溶于水 |
二、分别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 | 变蓝 | 变红 | K2CO3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 |
三、分别另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 | 有气泡产生 | 无明显现象 | K2CO3可与稀H2SO4反应 |
四、分别另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并闻气味![]() | 无明显现象 | 有气泡产生且有刺激性气味 | NH4Cl+NaOH=NaCl+H2O+NH3↑ |
【探究过程】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 |
K2CO3 | NH4Cl | ||
碱,酸 | |||
有气泡产生 | |||
有气泡产生且有刺激性气味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氮肥、钾肥的判断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难度稍大,须熟练运用酸碱盐的性质进行解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内容 | 实验设计 | |
A | 除去锌粉中少量的铁粉 |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
B | 提纯含有少量KNO3的NaCl固体 | 先加入水溶解,蒸发到大量固体析出时,把剩余的少量液体倒掉,晾干即得到较纯净的NaCl |
C | 区分NH4HCO3和NH4Cl | 取样,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
D | 分离CO2和CO混合物 | 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CO,再向剩余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释放”出CO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钢铁表面镀铬能防止钢铁生锈 | |
B. | 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大 | |
C. | 棉纤维在空气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 |
D. | 煤块粉碎后燃烧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钠 | B. | 碳酸氢钠、氢氧化钙、氯化钾 | ||
C. | 盐酸、硫酸钡、碳酸钠 | D. | 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