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某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I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BD(填字母代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Zn片,产生气泡
(4)如图中图 II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中填写的离子符号为H+
②请根据如图 II信息,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5)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粗略测量一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二:向10g待测稀盐酸中逐滴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pH计记录溶液的pH变化情况,绘制图象如图Ⅲ.
①在“步骤一”中有计算、称量、溶解三个具体步骤.
②在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在a点的溶液中的微粒有H2O、H+、Na+、Cl-.(用化学符号表示)
③请结合图Ⅲ,计算:
I.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II.b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稀盐酸能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 解:(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2)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故填: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进一步说明稀盐酸过量;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不能说明稀盐酸过量;
D.加入金属Zn片,产生气泡,说明稀盐酸过量.
故填:BD.
(4)①如图“”中填写的离子符号是H+
故填:H+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可知,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因此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5)①在“步骤一”中有计算、称量、溶解三个具体步骤.
故填:称量.
②在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在a点时稀盐酸过量,溶液中的微粒有H2O、H+、Na+、Cl-
故填:H2O、H+、Na+、Cl-
③I.设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16g×1%  x     y
$\frac{40}{16g×1%}$=$\frac{36.5}{x}$=$\frac{58.5}{y}$,
x=0.146g,y=0.234g,
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0.146g}{10g}$×100%=1.46%,
答: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1.46%.
II.b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0.234g}{10g+16g}$×100%=0.9%,
答:b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或操作中,合理的是(  )
A.KNO3晶体(NaCl):将固体溶于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FeSO4溶液(CuSO4):加入铁粉,过滤
C.MnO2固体 (KCl):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O2(N2):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名称 ①酒精灯②水槽.
(2)装药品前没有检查装置气密性会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不纯或者收集不到气体.
(3)试管口没放一团棉花会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4)加热试管时,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会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根据下表信息回答:

(1)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0;核电荷数为7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第2周期共有2种金属元素,该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3号元素和11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周期表中Z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4价;
(5)13号元素和8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1号元素与16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B.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硬水经过过滤后就能变成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如图是同学们探究过的三个重要实验,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产生大量白烟.
(2)图2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3)图3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某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此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可能有两种情况:
①溶质是NaCl(填化学式,下同);②溶质是NaCl和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K、K1、K2、K3为止水夹).

(1)欲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A”或“B”),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将C和D装置相连接能制备CO2并验证CO2的性质.连接C和D装置,关闭K2,打开K、K1、K3,用试管①收集CO2,此收集方法说明CO2的一个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3)收集满CO2后,关闭K1和K3,欲使CO2气体进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应如何操作打开K2,微热(或双手捂住)试管①,写出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含碳元素的物质种类众多,而且分布极广.如图是有关碳元素原子及其单质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1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选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的名称是金刚石,图3单质的名称是石墨.写出图4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60+60O2$\frac{\underline{\;点燃\;}}{\;}$60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CaCl2、MgCl2、Na2SO4)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

其中,滤液A至滤液B之间需加入的三种试剂为:
试剂①:加入过量的X,除去滤液中的Ca2+
试剂②:加入过量的NaOH,除去滤液中的Mg2+
试剂③:加入过量的BaCl2,除去滤液中的SO42-
请回答:
(1)试剂①中的物质X的化学式为Na2CO3,为最终获得精盐,加入试剂①、②和③后进行的实验正确的操作2的名称是过滤;整个操作作为有效除去杂质而不引入新杂质,加入X必须放在加入BaCl2的后面(填“前面”或“后面”).
(2)滤液B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