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 B. | 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
| C. | 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 D. |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 |
专题: |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
分析: | A、根据二氧化硫是引发酸雨的“罪魁”进行解答; B、根据干冰升华吸收热量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无毒且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解答. |
解答: | 解:A、二氧化硫是引发酸雨的“罪魁”,而不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所以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无毒且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故D错误. 故选:B. |
点评: |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内容,是结合教材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
| B. | 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
| C. |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
| D. |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数据如下表,表述正确的是( )
四种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5 | 15 | 1 | 5 |
反应后质量/g | 11 | 未测 | 1 | 22 |
A. 未测值为3g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
| B. | 糖类和油脂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
| C. | 人体缺锌易患贫血病 |
| D. | 人体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为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微粒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 B.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S=S+2HCl |
| C.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保持不变 |
| D.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 A. | A处下降,B处上升 | B. | A、B两处都下降 | C. | A处上升,B处下降 | D. | A、B两处都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M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主要成分,B是人体胃酸的一种主要成分,F是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E是钠盐,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相互转换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俗称为 ,请画出K所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通电电解J时,通常加入少量烧碱或硫酸的目的是 ,电解一段时间后在相同条件下,生成气体L和气体K的体积之比约为 .
(3)请写出I在K中燃烧时的现象 ;⑥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请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市盛产茶叶,“雪青”“清润茗芽”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 (或操作、图示)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 反应 |
B |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 加入NaOH溶液 |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 该溶液中含有Fe3+ |
C |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Cl |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反应前在瓶中放有少量水) | 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