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下列实验流程.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操作二的名称是过滤.
(2)固体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填名称).
(3)溶液B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
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提出猜想]
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NaOH(填化学式)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二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做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除尽溶液B中的Na2CO3,避免干扰NaOH的检验.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BD(填序号).
A.一定有NaOH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分析 (1)根据溶解所需的仪器以及过滤的原理进行解答;
(2)根据碳酸钙不溶于水以及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
(3)[猜想]:根据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解答;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这样会除掉全部的碳酸钠;
(4)根据氧化钙或者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进行解答.

解答 解:(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过滤的原理是分离溶于水的固体和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操作二的名称是过滤;
(2)碳酸钙不溶于水以及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固体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3)[提出猜想]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NaOH;
[反思与评价]:现象为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CaCl2+Na2CO3=2NaCl+CaCO3↓,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这样会除掉全部的碳酸钠,避免干扰NaOH的检验;
(4)氧化钙或者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一定有Na2CO3,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故答案为:
(1)玻璃棒;过滤;(2)碳酸钙(CaCO3);(3)NaOH;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除尽溶液B中的Na2CO3,避免干扰NaOH的检验;(4)BD.

点评 熟练掌握碳酸钠、碳酸钙等碳酸盐和氢氧化钠、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能根据所给的实验或者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它们是否变质,并熟练的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装置.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长颈漏斗.
(2)利用上述A、B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能助燃的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若用E装置干燥生成的CO2,E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浓硫酸,气体应从a端导入.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CO2溶于水,使测量不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
A.H2SO4      NH3•H2O     Na2CO3       CO2
B.HCl        CaO          NaHCO3      CO
C.SO3        Ba(OH)2       NaCl         H2O2
D.HNO3      C2H5OH       NH4Cl        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可造成水污染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金属资源
C.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符合“低碳生活”
D.汽车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下列说选正确的是(  )
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最新表明,药物丁西他滨(分子式:C28H20O10N5P)对急性髓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具有生物和临床效果,并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下列有关丁西他滨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个丁西他滨分子是由64个原子构成
B.丁西他滨分子是由五种元素组成
C.丁西他滨中磷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丁西他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是1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区别腈纶制品和羊毛制品
B.用酚酞试液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C.用高温灼烧氧化铁和木炭粉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铁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别NaOH、Na2SO4、NH4NO3三种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天,小晨去郊游,在路上意外发现了几枚铜钱,上面有经色斑点.这些绿色斑点是怎么形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围绕这些问题,她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铜制品长时间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易分解;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蓝.
【猜想1】根据铜绿的成分,小晨猜测,铜变成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O2、H2O、CO2(填化学式)等物质发生反应所致.
【猜想2】小曦还推测,铜绿受热分解的生成物为铜、氧气、水和二氧化碳.但小施认为不合理,她的理由是: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铜绿受热分解的生成物,同学们从铜钱上取下适量的铜绿,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连接装置如图,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干燥后的铜绿放入试管A中加热.
【解释与结论】
(1)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铜绿分解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3)在实验中观察到的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变成蓝色溶液.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氧化铜.
(4)在实验中还观察到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小曦认为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水,但小施认为应该把BC装置调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她的理由是:气体先通过装置B会带出水蒸气,干扰了对水的检验.根据小施的提议,同学们重新组装了仪器并进行了实验.
(5)在实验中,除了观察到以上现象外,同学们还观察到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你写出铜绿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2.4g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