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丁烷是香烟产生的有毒物质,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X +13O2 === 8CO2 + 10H2O,丁烷的化学式为
A.C4H8 B.C4H8O C.C4H10 D.C4H10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钙 | 铁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Ca | Fe |
(1)若某物质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2)若某可燃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两种氧化物,该气体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3)若某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其氧化物,均能和X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同一种物质。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甲~己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己是无色溶液,能在某种黑色固体物质催化下,生成可供给呼吸的气体。(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转化)
①己→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丁和己一定含有相同元素
b.乙生成甲和丁一定需要点燃
c.戊转化成甲可能发生置换反应
d.上述反应一定都有气体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选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甲同学用装置B和装置C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有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
请描述氧气集满的现象: 。装置B中的注射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仪器。
(3)乙同学也采用装置B和装置C组合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有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方法、现象及结论),相关反应的表达式: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有误,其理由是 。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C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所示,
据此可推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在B装置中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 。
(3)若按B→C→D→E顺序连接装置,制取O2并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实验。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b→c→d→e→g,则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装置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
(4)实验结束,应先撤离g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B、C两处酒精灯,则D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写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森林发生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理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F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C是无色气体,B、F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①D的化学式为 。
②写出D和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请写出防止喊D的生活用品腐蚀法 。(写出常见方法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80℃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当80℃的该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
(4)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 NaCl和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成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溶液;将上述烧杯中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升温
B.加入该溶质
C.加入适量水
D.降温
E.加入足量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5)如下图所示,烧杯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A中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