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SO2
无(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是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如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溶液未出现蓝色或无现象,证明无O2;B中观察到铜网表面变红,证明该气体是H2

分析 (1)二氧化硫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室通常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气体为氧气;
(三)装置A中的混合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说明气体中含有氧气,若不变色或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气体中不含有氧气;装置B中的氧化铜用来检验气体中的氢气,若黑色氧化铜中出现光亮红色铜,则可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

解答 解:(1)气体通入后,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不变,说明气体中不含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的二氧化硫气体;
故答案为:无;
(2)使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若木条复燃,可说明气体为氧气;
故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
(三)气体中没有氧气时,溶液中的KI就不能发生反应生成单质碘,没有单质碘生成淀粉溶液就不会变成蓝色;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因此,当观察到黑色铜丝变成光亮的红色时,则可说明气体为氢气;
故答案为:溶液未出现蓝色或无现象;铜网表面变红;.

点评 根据装置中所盛放药品的分析,正确判断装置所起到的作用,是准确推断装置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的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某土壤的pH值为4.5,这种土壤显酸性,欲改良这种土壤,从Ca(OH)2、H3PO4、NaOH、NaCl中选用最佳的一种药品应是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①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需加消毒剂.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
②在如图电解水实验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填名称),当其中一个
电极产生4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或8mL.
③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水,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盛少量水的目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④实验室常用水稀释浓溶液.
Ⅰ.实验室若用50mL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20%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为358.8mL.
Ⅱ.其它操作无误,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0%(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体育课上同学们在做引体向上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浓NaOH溶液,目的是除掉二氧化碳.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口,证明“镁粉”中不含Mg.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图2所示: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Mg(OH)2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mL10.47.25.0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Ⅱ.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0.5gMgCO3消耗的盐酸体积与0.5g“镁粉”消耗的盐酸体积不相等.
【实验反思】
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0.5g“镁粉”和0.5gMgCO3,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mL和140mL,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85%,“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停止加热时的操作方法是先移导管,后熄灯.
(2)电解水时,向水中添加少量硫酸钠固体,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测定某稀酸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偏高或偏低或相等.
(4)长期盛放有石灰水的试剂瓶内会有一层白膜,原因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失去电子.
(I)Ca、Mg、K三种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Ca>Mg.
(2)Ca、Mg、K三种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请根据这三种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已学过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推测:金属单质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有关.
(3)能证明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的方法是Cu+2AgN03=Cu(N032+2Ag(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例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C1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I2+Na2S=2NaI+S.由此可以判断硫(S)、溴(Br2)、碘(I2)、氯气(Cl2)四种非金属单质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S<I2<Br2<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但是,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金属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热)=Mg(OH)2+H2↑.
(2)所得溶液使酚酞溶液显红色,说明该溶液的pH>7(填“=”、“<”、“>”);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
(3)已知:氢氧化镁微溶于水,且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请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
①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而使溶液碱性消失;②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使溶液碱性消失.
(4)设计实验,验证上述任意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实验操作:取上述等量的红色溶液分别与空气接触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冷却;
实验现象:与空气接触的酚酞试液不褪色,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冷却的酚酞试液褪色;
实验结论: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而导致溶液的碱性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米饭变馊B.木柴燃烧C.瓷碗破碎D.玉米酿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都是还原剂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