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工业中有一句行话“从沙滩到用户”,指的是利用砂子(主要成分SiO2)制取高纯度的Si,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目的是将二氧化硅转化成单质硅
B.②③的目的是除去单质硅中混有的杂质
C.上述反应中涉及到2个置换反应
D.上述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塞上瓶塞,于是他和他的同学一起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①氢氧化钠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 .
【设计实验】取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1)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 不成立 |
(2)另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 产生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猜想 成立 |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因此,氢氧化钠应 保存.
【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小明称取18.6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稀盐酸100g,反应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14.2g.试计算:
(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
(2)该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即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煤燃烧发电 B.水力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 铁丝:火星四射 B.木炭:发出白光
C. 红磷:大量白烟 D.硫粉:淡蓝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兴趣小组回收废旧锌锰电池制备皓矾晶体(ZnSO4·x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中的玻璃棒作用是 。
(2)操作II的过程是先给滤液加热浓缩、 、过滤。
(3)配制40%的稀硫酸的步骤有:①稀释 ②计算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量取,其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配制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A、B、C三个烧杯中都盛有40g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物质各10g,充分搅拌后所得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已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30℃,甲与乙的溶解度关系甲 乙(填“=”或“>”、“<”);
②若将B中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还需加入物质甲 克;
③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10℃时,上述A、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 C(填“=”或“>”、“<”,下同)。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升高,则A、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 C;
⑤3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两溶液的质量关系:甲 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上海市长宁、金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则变量y可表示的是
A.生成的质量 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