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用如图提供的装置与试剂,组装一套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装置C中注满水,然后用排水法收集CO,应从接口e(填“d”或“e”)处进气;使用CO气体进行实验时,可将水重新注入装置C中而将CO气体排出,此时水应从接口d(填“d”或“e”)流入.
(2)实验时气体若按从左向右反应,则这套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处字母):ebca(ecba)
(3)实验开始之前,为了安全应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开始实验时,先点燃尾气灯,然后通一段时间的CO再加热的原因是防止尾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CO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后先撤掉B处酒精灯,再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其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铁再度被氧化,以及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变黑.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装置A中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Ca(OH)2+CO2=CaCO3↓+H2O.
(5)实验后应怎样处理气球里的尾气点燃,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分析 (1)采用排水法收集,则需先将瓶子装满水,气体从短管进,长管出水;将气体排出时,水从长管进,短管出气;
(2)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特点组装仪器;
(3)根据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即可;
(4)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5)根据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和能燃烧的性质考虑尾气处理;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

解答 解:(1)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时,从e端进入集气瓶,一氧化碳聚集在上部将水从d导管中压出;要将水重新注入装置C中而将CO气体排出,此时水应从接口d进入,一氧化碳聚集在上部从e口排出;故答案为:e;d;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进行加热反应、检验生成物、尾气吸收,所以连接装置的顺序为:C→B→A,导管接口顺序是CO→bca(cba);故答案为:ebca(ecba);
(3)实验开始之前,应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实验过程中的尾气中含有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可以将其点燃或收集起来;实验时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原因是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CO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CO,原因是防止生成的铁再度被氧化,以及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用一氧化碳还原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看到红棕色粉末变黑,故填: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防止尾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CO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铁再度被氧化,以及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红棕色粉末变黑;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碳;故填: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5)根据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和能燃烧的性质考虑尾气处理;所以点燃尾气生成二氧化碳,排到空气中;反应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故填:点燃;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炼铁的原理以及实验中的注意点(先通气体后加热,尾气处理)和实验现象(粉末由红变黑,石灰水变浑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③(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⑤③④②①.
(2)图①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3)配制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6g,需要水的体积是44mL,
应选择50(填“10”“50”或“100”)mL的量筒来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①③(多选)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frac{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不能燃烧 的化学性质(只填一点即可).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frac{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写一点即可)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操作更简单,结果更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①下列净水方法中,通常用于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是A.
A.过滤   B.煮沸  C.蒸馏   D.吸附
②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frac{\underline{\;\;△\;\;}}{\;}$H2O+CaCO3↓+CO2↑.水垢的出现说明水的硬度大,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CO2 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染成的紫色干燥小花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集气瓶中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采用的物质是(  )
A.铁丝B.红磷C.木炭D.硫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②酒精易燃烧,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③酒精一边汽化,④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分析归纳:(填写序号)
(1)酒精的物理性质:①;
(2)酒精的化学性质②;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③;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生活中有许多关于热现象的例子.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该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该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现有X、Y、Z三种金属,只有Z在稀硫酸中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根据以上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B.X、Y、ZC.Z、X、YD.Y、Z、X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