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厉山中心学校的聪聪同学为了比较铁、铜和未知金属X的活动性大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金属丝X表面无明显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04=FeS04+Cu.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X(未知金属用X表示).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 解:(1)金属丝X表面无明显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04=FeS04+Cu.
(2)金属丝X表面无明显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X.
故答案为:(1)Fe+CuS04=FeS04+Cu;(2)Fe>Cu>X.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该反应中共涉及四种分子和三种原子
C.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A常用于切割金属,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能生成C和D,反应前后各粒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上述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BD(填字母序号)
(2)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O2$\frac{\underline{\;点燃\;}}{\;}$4C+2H2O;此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实验只说明了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实验时,通入纯净一氧化碳的同时,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管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10203040506070
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
KCl27.631.034.037.040.042.645.548.3
(1)10℃时,131g KCl饱和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3.1g.
(2)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②④(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KNO3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对上述提纯后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A(填序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不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4)氯化钾是一种钾肥.20℃时,欲测定某KCl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得溶液的pH会不受影响(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将石油炼制成汽油等B.将煤变成焦炭
C.干冰气化D.加热法除去食盐中的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淡化海水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水分子可以透过膜(海水中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从而得到淡水.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这种膜可用滤纸代替B.左侧池中的淡水属于混合物
C.右侧池中溶剂的质量减少D.右侧池中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样品的纯度,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样品12.0g,向其中加入57.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气体4.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向纯碱样品中滴加稀盐酸,当观察倒恰好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所加盐酸与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3)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洋和他的课外兴趣小组对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如下创新探究,取一根洁净的石墨棒,置于一张大小适宜的铝箱内,在其表面均匀撒上适量氧化铜粉末,将其包紧,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如图),几分钟后,冷却,拆开铝箱,发现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

(1)小洋说:实验创新获得了成功,小玲对此提出了质疑,理由是铝可能把氧化铜还原成铜.
(2)小玲为了验证自己的质疑,进行了下列实验,取适量氧化铜粉末在其表面均匀撒上适量铝粉,按上述操作步骤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于是肯定了小洋的实验结论.
(3)小羊实验结论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O $\frac{\underline{\;高温\;}}{\;}$Al2O3+3Cu.
(4)小田又对小洋的实验提出了改进意见:如果使用复印机的“碳粉”代替石墨棒还原氧化铜,效果会更好.他的依据是: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成正比(填“正比”或“反比”).请你举一例证明小田的观点正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铁粉能燃烧,说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或物质形状)影响反应速率(或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