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红磷燃烧用作烟雾弹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铜丝做导线
D、氮气用作粮食瓜果填充气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燃烧用作烟雾弹,是利用了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氮气用作粮食瓜果填充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发光发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实验室中,小海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验现象判断,小海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②滤液中一定没有铜离子  ③加入的金属M是单质铁
④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银、铜和M  ⑤现象甲应为产生白色沉淀.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⑤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从一杯稀硫酸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是8.9g?ml-1,再从它的下部取出一些测得密度值应是(  )
A、等于8.9 g?ml-1
B、小于8.9 g?ml-1
C、大于8.9 g?ml-1
D、小于或大于8.9 g?m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b点的值为106
B、由图1知该废液中肯定有过量的盐酸
C、图1中c点,溶液中的溶质肯定有NaCl,可能有CaCl2
D、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秋天农作物收割后,田地中会留下大量秸秆,下列有关秸秆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回收造纸
B、放入沼气池制沼气
C、作农畜饲料
D、就地焚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固体颗粒物.2012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PM2.5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B、2H
C、OD、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时,溶液变红色 H2CO3═H2O+CO2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时,溶液变浑浊 CaCO3
  △  
.
 
CaO+CO2
C、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CO2 CaCO3+2HCl═CaCl2+H2CO3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 2CO+O2
 点燃 
.
 
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