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1)从图中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写一条即可).
(2)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小明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②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中没有固体存在      D.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可以进行有关溶液的分析及计算;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解答:解:(1)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由于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
(3)由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所以,在20℃时,在100g的水加入20g硝酸钾形成的①是不饱和溶液,当加入30g硝酸钾时形成的②是20℃时的饱和溶液;当升高到50℃时,未溶解的硝酸钾又能溶解,得到的③是硝酸钾的50℃时的不饱和溶液;当在加入30g硝酸钾时又能在继续溶解,由于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是80g<85.5g,得到的是④是50℃时的不饱和溶液;当再降低温度到20℃时,会析出硝酸钾晶体,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⑤.所以,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②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①③④中没有固体存在.
故答为:(1)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降温;  (3)ABC.
点评: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要结合所学的信息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8、如图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2)从如图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写一条即可).
(3)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降温(或加入硝酸钾固体等)
 (写出一种即可).
(4)小明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②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中没有固体存在     D.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宝坻区二模)如图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2)5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6%
46%
.若要把371g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1339
1339
g.
(3)小明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BC


A.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②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中没有固体存在     D.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2)从图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写一条即可).
(3)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降温(或加入硝酸钾固体等)
降温(或加入硝酸钾固体等)
(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1)从图中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写一条即可).
(2)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降温
降温
(写出一种即可).
(3)小明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BC


A.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②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中没有固体存在      D.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硝酸钾(KNO3
硝酸钾(KNO3

(2)从如图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或 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或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他答案合理皆可给分)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或 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或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他答案合理皆可给分)

(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