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试剂1 | 鉴别试剂2 |
A | 稀盐酸和稀硫酸 | 氯化钡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B |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熟石灰 | 水 |
C | 氯化铵和氯化钾 | 硝酸银溶液 | 熟石灰 |
D |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 燃着的木条 | 澄清石灰水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一.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二.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用化学式表达式表示)
高锰酸钾制氧气: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装置连接:
写出标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② 。
为达到实验二的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a→ → →d。
问题分析:
(1)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可能是: 。
(3)在本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时机是加热后马上收集,若是在气体连续不断产生之后才开始收集,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会比实际值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4)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I: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KCl(MnO2)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FeSO4溶液(CuSO4) |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
C | CuSO4(H2SO4) | 加入氯化钡溶液、过滤 |
D | Cu(CuO) | 加入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aO中少量CaCO3:加入适量盐酸后过滤 |
B.证明碳酸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加过量氯化钙溶液后加酚酞,观察是否变红 |
C.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已收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到集气瓶底部,观察木条是否立刻剧烈燃烧 |
D.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取少量样品,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CO(CO2) | 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NaOH和CaO)的干燥管 |
B | NaNO3(Na2SO4) |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CuSO4溶液(硫酸) | 加入过量CuO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NaOH溶液(Na2CO3溶液) |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 B.用含氧化钙的干燥剂制石灰水 |
C.用碘水检验火腿肠是否含淀粉 |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根据有关现象得出结论,合理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
B |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 加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
C | 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 | 产生气泡 | 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盐 |
D |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干冷的烧杯 |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 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除去杂质的试剂和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和方法 |
A | Mg(NO3)2溶液(AgNO3) |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B | NaCl溶液(Na2SO4) | 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
C | CO2(CO) |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 |
D | N2(O2)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