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CuSO4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NaOH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滴加CuSO4溶液的量实验现象
第1-6滴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7-9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
(1)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Cu(OH)2,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
(2)已知:Ⅰ.Cu(OH)2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CuO;Ⅱ.酮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Cu(OH)2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而氢氧化铜分解产生的是黑色固体;
(3)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少许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猜想二:Cu(OH)2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序号实验方法与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蒸馏水中,
充分振荡
沉淀不消失猜想一错误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NaOH浓溶液中,充分振荡沉淀消失,溶液变成亮蓝色猜想二正确
(4)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Cu(OH)2在浓NaOH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2NaOH=Na2Cu(OH)4;根据实验可知饱和CuSO4溶液与饱和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资料Ⅰ显示Cu(OH)2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CuO,而表格1可知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

分析 (1)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4)根据实验①的现象是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而不是产生黑色固体分析;
(3)③根据实验的目的否定猜想一分析实验现象;
④根据实验目的是验证猜想二成立设计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4)根据信息结合方程式的书写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现象及资料信息分析能量变化.

解答 解:
(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根据实验①的现象是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而不是产生黑色固体,因此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Cu(OH)2发生了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而氢氧化铜分解产生的是黑色固体(合理即可);
(3)③实验的目的否定猜想一,因此加水沉淀不溶解;
④实验目的是验证猜想二成立,即是氢氧化铜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亮蓝色的溶液;
故答案为:

实验序号实验方法与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沉淀不消失
猜想一错误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NaOH浓溶液中,充分振荡

沉淀消失,溶液变成亮蓝色
猜想二正确
(4)根据信息Cu(OH)2在NaOH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u(OH)2+2NaOH=Na2Cu(OH)4
根据表格1可知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结合资料Ⅰ.Cu(OH)2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CuO,因此说明饱和CuSO4溶液与饱和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资料Ⅰ显示Cu(OH)2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CuO,而表格1可知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合理即可).
答案: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而氢氧化铜分解产生的是黑色固体;
(3)
实验序号实验方法与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沉淀不消失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NaOH浓溶液中,充分振荡

沉淀消失,溶液变成亮蓝色
(4)Cu(OH)2+2NaOH=Na2Cu(OH)4;资料Ⅰ显示Cu(OH)2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CuO,而表格1可知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

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解题的依据是题目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无碳元素,反应后也无碳元素;
【进行实验】利用图I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①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c(填“b”或“c“)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和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产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 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B(填序号).
A.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B.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酸溶液可以帮助消化,该酸是(  )
A.醋酸B.碳酸C.硫酸D.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B.活性炭净水
C.写对联的红纸变白D.灯泡通电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金刚石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金刚石.
(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则X=9.
(3)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错误的是A
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
B.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C.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D.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化学实验中,901班同学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滴加CuSO4溶液的量实验现象
第1~6滴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7~9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成黑色
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Na2SO4+Cu(OH)2↓.
【提出问题】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
【查阅资料】
Ⅰ.氢氧化铜在室温下温度,70℃~80℃时分解生成氧化铜.
Ⅱ.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假设】
Ⅰ.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分解反应.
Ⅱ.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亮蓝色溶液.
甲同学认为猜想Ⅰ不成立,理由是氢氧化铜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
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号 0.5gCu(OH)2固体加入6mL0.6%的NaOH溶液蓝色固体不消失
 2号  0.5gCu(OH)2固体加入6mL1.0%的NaOH溶液 蓝色固体不消失
 3号  0.5gCu(OH)2固体加入6mL20%的NaOH溶液 蓝色固体减少
 4号 0.5gCu(OH)2固体加入6mL30%的NaOH溶液 蓝色固体消失,得到亮蓝色溶液
【解释与结论】
(1)1号试管中现象为蓝色固体不消失.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铜能溶解在高于20%的NaOH中形成亮蓝色溶液.
(3)丙同学推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蓝色沉淀逐渐变为黑色.
(4)配置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拓展与反思]注意:若答对第(5)(6)(7)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902班同学用901班同样药品做实验,只是将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硫酸铜溶液中,首先看到的是浅绿色沉淀,之后有蓝色沉淀生成,与901班的沉淀颜色差别较大,于是查阅资料得知,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多种组成的碱式硫酸铜,它们都是浅绿色固体,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回答问题:
(5)当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时,只要控制CuSO4溶液的量一定,NaOH溶液不足(填“过量”或“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
(6)若碱式硫酸铜Cu3(OH)4SO4可表示为:2Cu(OH)2•CuSO4,则Cu4(OH)6SO4还可表示为:3Cu(OH)2•CuSO4
(7)901班、902班实验告诉我们:
①当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个例子:碳燃烧时,氧气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当反应物相同,而反应条件不同时,产物也可能不同.如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在光照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的叶子中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长江的金属,B、D、E均为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干冰;
②写出A+E→B+C物质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③若X是一种有毒气体,X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氧化铁,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请根据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和收集纯净O2,应选用上图中的ACDH(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应选用图中的ABEF(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如何检验已集满一瓶CO2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集满.
(4)若用图2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往玻璃管通入CO前应先检查CO的纯度,反应时a处的现象为红色粉末逐渐变黑;该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形成离子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和离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和原子时电中性的,离子是带电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