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甲、乙二位同学,分别用如下装置进行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甲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CO2,并检验有关性质.他把气体通到烧杯中的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色.石蕊变红的原因是
BC
BC
(填编号)
A.通入的二氧化碳直接使石蕊变红色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让石蕊变红色
C.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使石蕊变红色.
(2)乙同学制取了一瓶纯净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你推测该气体是
CO2
CO2
,并用最简便的方法证实你的推测: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让石蕊变红色不是二氧化碳、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能使石蕊变红色解答;
(2)根据发生装置没有酒精灯是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可以制取氧气也可制取二氧化碳解答.
解答:解:(1)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让石蕊变红色不是二氧化碳、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能使石蕊变红色,
故答案:BC.
(2)发生装置没有酒精灯是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可以选用该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也可制取二氧化碳,
故答案:CO2;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选取和检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注重能力和知识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两位同学为了探究铜(Cu)、锰(Mn)、镍(Ni)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实验:
(1)乙同学将镍丝(Ni)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发现镍丝的表面覆上一层红色的固体.经查阅资料得知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同时生成硫酸镍(NiSO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甲同学将镍丝(Ni)伸入硫酸锰(MnSO4)溶液中,镍丝表面没有变化,说明镍
 
(选填“能”或“不能”)与硫酸锰发生反应.
(3)下图是甲、乙两同学查阅资料得到的部分金属活动性顺序:
①请将镍、铜的元素符号分别填在顺序表中相应的空格中.精英家教网
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②有一种合金导电材料中含有银、锰、锡三种金属.同学们欲从该废旧导电材料中回收金属银,设计的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废旧合金材料 
过滤
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
方案二:废旧合金材料
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
过滤
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
你认为上述方案
 
可行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受热不分解,且不与酸反应),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①称取石灰石样品质量8g;②用酒精灯加热样品,直至质量不再改变;③将固体残余物放在干燥的器皿中冷却后称得质量6.9 g;④计算.
方案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质量8 g;②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100 g,使碳酸钙完全反应;③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含溶质3.2 g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多余的盐酸;④计算.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
 
g;
(2)你认为上述方案中,切实可行的是方案
 
,不选用另一方案的原因是
 

(3)求方案二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7、某学习小组将“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
(1)写出图甲装置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装置B的作用是
干燥气体(除去水分)

装置C的作用是.
吸收(除去)氧气

方案二:
(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收集一瓶装置图甲的装置B中放出的气体,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同学选用木炭.你认为:选用
木炭
(填“红磷”或“木炭”)的方法不科学,原因是
因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影响实验结果

(3)分析误差: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请你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写两种)
氮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氧气没有除尽;二氧化碳没有除尽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4)利用物质间某些性质的差异选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分离,是分离物质的基本思路.例如:在工业上,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是利用它们的
沸点
不同.请列举一种你所知道的利用物质性质差异分离物质的方法
根据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可选用改变温度的方法将物质分离或者根据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可选用过滤的方法将物质分离.(其
他合理答案同样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香坊区二模)某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台上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甲、乙两位同学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甲     乙    甲  乙 废液缸 
观察与讨论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请你评价甲同学的实验(1)
错误.由于NaOH变质后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所以滴入酚酞试液也会变红色;
错误.由于NaOH变质后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所以滴入酚酞试液也会变红色;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观察到(2)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的现象.
通过讨论,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经变质.两位同学都是爱思考的学生,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疑问:变质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了呢?他们又进行了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分别同时进行了如图实验:
甲同学实验:先有白色沉淀,滴酚酞后变红.结论:含氢氧化钠
乙同学实验:只有白色沉淀,滴酚酞后不变色.结论:不含氢氧化钠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3)
错误.Ca(OH)2+Na2CO3═CaCO3↓+2NaOH,由于反应生成了NaOH,所以,无论样品中是否含NaOH,滴入酚酞试液都变红;
错误.Ca(OH)2+Na2CO3═CaCO3↓+2NaOH,由于反应生成了NaOH,所以,无论样品中是否含NaOH,滴入酚酞试液都变红;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在确认样品成分后,将四只试管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发现废液呈现红色,则最终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4)
NaCl、NaOH;
NaCl、NaOH;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5)
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使废液呈中性后再排放.
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使废液呈中性后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