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钙 B. 铁 C. 氧 D. 硅

A 【解析】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中,钙元素含量最多,约占人体的1.5%。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2018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中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 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 t1℃时,20g甲的饱和溶液、15g乙的饱和溶液中,甲和乙的溶解度不相等

C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均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B、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B正确;C、t2℃时甲物质溶解度大于乙,0℃时乙物质溶解度大于甲,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五四学制)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物质甲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点燃条件下可以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甲、丙、丁都是氧化物 B. 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该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D. 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7︰9

D 【解析】试题分析: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甲中不含氧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C2H4+ 5O2点燃2CO2+ 4H2O,故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5,错误,C、燃烧都放热,错误,D、根据反应:C2H4+ 5O2点燃2CO2+ 4H2O,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28:36=7︰9,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

B. 反应②是中和反应

C. 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 A、B、E、F一定是氧化物

D 【解析】由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A能转化成B,B能转化成C,C能转化成A,且A、B、C都能与X反应,若A为氧化钙,则B为氢氧化钙,C为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B和X反应的产物相同,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和稀酸(如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材料是合成材料的是

A. 不锈钢伞骨 B. 尼龙牙刷刷毛 C. 载重汽车轮胎 D. 铜导线

B 【解析】A、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错误;B、尼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C、汽车轮胎的主要材料是由橡胶,(应用最广泛的有天然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等)炭黑、尼龙带束、钢丝、帘子线(子午线)以及其他添加剂压制、经高温硫化形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错误;D、铜导线属于金属材料,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试剂,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因为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原因__________。

下面是几位同学对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成分进行的探究:

探究一:确定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小强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样品全溶解后,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填一种溶液名称)

有气泡产生

___________

探究二:确定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程度

小刚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后,样品全溶解后,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固体部分

变质

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_________

在上述实验操作中有同学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_____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________探究三:定量分析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下面是小明和小军两位同学不同的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小明实验方案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小军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好装置气密性,装好药品后连接并固定好装置

②打开弹簧夹a,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再称量D装置质量记录为100g

③关闭弹簧夹a,打开B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直到瓶内无气泡产生。

④打开弹簧夹a, 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再称量D装置质量记录为102.2g

实验分析:

(1)在小军实验中A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④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缺装置C,最终所测得氢氧化钠的含量将会________(填“偏高”、“不变” 、或者“偏低”)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稀盐酸(稀硫酸) 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溶液变红色 不可行 Na2CO3+Ca(OH)2=CaCO3↓+2NaOH 47% 除去空气中的CO2,防止其被D吸收 将反应生成的CO2全部排出被D吸收 偏低 【解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对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成分进行的探究:探究一:确定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B 【解析】①用水灭火的原理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是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环境的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①错误;②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②错误;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失去蒸发干,故③正确;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8年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

B. 温度t1应在20℃~30℃之间

C. 40℃时,5gKCl加入10g水中,可得到33.3%的溶液

D. 50℃时,30g 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晶体析出

C 【解析】A、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故图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正确; B、由表可知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20℃~30℃之间,故温度t1应在20℃~30℃之间 ,正确; C、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 ,故10g 的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4g,故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28.6%,错误; D、50℃时,KNO3的溶解度是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如图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 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时的室温为22.8℃)

实验序号

A

B

C

D

E

F

固体成分

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

乙中现象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______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无肥皂泡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混合物温度

23.1℃

22.8℃

23.1℃

24.2℃

22.8℃

27.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乙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____+H2

(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____________。

【反思改进】

(4)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混合物________。

(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

无肥皂泡 Mg(OH)2 铁粉 食盐 没有保温措施,热量散失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浅绿色,证明有铁粉 B E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1)铁不能与水反应,铁和水混合时,无肥皂泡产生;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镁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1、4、2,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