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
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及意义解答.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解答 解:A、t1℃时甲、乙两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若饱和溶液质量不相等,则所含溶质质量就不相等.故说法错误;
B、从图中趋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而降低,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不有晶体析出,故说法错误;
C、从图中趋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而升高,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溶质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故说法错误;
D、从图中趋势可知,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故说法正确.、
答案:D.

点评 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同温下溶解度的大小,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黄铜(铜锌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来制造机械零件、仪表和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材料中锌的含量,化学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称取15.0g此黄铜材料,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测定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并根据实验情况绘制了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图.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15.0g黄铜材料中含锌6.5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
A.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B.3Fe+2C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C.NaOH+HCl═NaCl+H2OD.H2CO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碲(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实验室模拟提取碲的一个实验是:取某含碲溶液于烧瓶中,加入适量NaC1,加热到一定温度,持续通入SO2,待反应一定时间,过滤得到粗碲.
(1)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TeOSO4+2SO2+3X$\frac{\underline{\;\;△\;\;}}{\;}$Te↓+3H2SO4,则X为H2O(填化学式).
(2)为探究获得较高粗碲沉淀率的反应条件,某研究小组在控制NaC1浓度和SO2流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对比试验,数据如下:
实验温度/℃反应时间/h粗蹄沉淀率
a653.065.0
b803.098.9
c802.098.9
d902.097.0
①该小组研究的反应条件是温度和反应时间.
②实验a和b的目的是比较相同时间,不同的反应温度对粗碲沉淀率的影响.
③在上述四组实验中,最佳的反应条件是80℃和2.0h.
④为了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可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测定粗碲沉淀率.若再设计对比实验,选择的反应条件还可以是A(填选项).
A.80℃,1.5h   B.80℃,2.5h    C.70℃,2.0h    D.95℃,2.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
A.矿泉水B.果汁C.啤酒D.牛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分子运动加快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了D.水分子没有变成其它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生活中某些物质的pH近似为:西瓜汁5.8、苹果汁3.1、泡菜3.4、鸡蛋清7.6,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苹果汁B.泡菜C.西瓜汁D.鸡蛋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对于人体必需的元素摄入量越多越好
C.用铁制容器放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D.用白醋除热水瓶胆内的水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蒸发食盐水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