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同学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为验证燃烧的条件所做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铁板上的少量红磷用细沙完全覆盖,加热一段时间,没有明显变化。撤去酒精灯后,立即拨开细沙露出红磷,观察到红磷燃烧起来原因是_____。
(2)当CO的含量小于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由此对燃烧的新认识是:燃烧能否发生与_____有关;
在氧气浓度低于14%的空气中,木炭达到着火点时也不会燃烧。由此对燃烧的新认识是_____。
金属钠能在氯气中燃烧,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由此对燃烧的新认识是_____。
【答案】红磷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 只有氧气达到一定浓度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解析】
(1)拨开细沙露出红磷,红磷与氧气充分接触,加热一段时间,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满足了红磷的燃烧条件,红磷燃烧,故填红磷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
(2)当CO的含量小于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故填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
氧气浓度低于14%的空气中,木炭达到着火点时也不会燃烧,说明只有氧气达到一定浓度时,可燃物才能燃烧,故填只有氧气达到一定浓度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金属钠能在氯气中燃烧,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没有氧气,某些物质也能在气体中也能燃烧,即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故填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缺_____有可能导致骨骼疏松,②氦气________,③铵根___________,
④写出硫酸铁的化学式并标出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配制50g 15%氯化钠溶液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过程的步骤是:______、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
②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A.添加氯化钠 B.减少氯化钠 C.调节平衡螺母 D.添加砝码
③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 (填“<”或“>”)15%。
④在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A. 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右高左低
B. 气球膨胀变大,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左高右低
C. 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左右水位不变
D. 气球比原来更瘪了,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不考虑盐酸的挥发性)。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__。
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B中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__;C装置的作用是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
③实验二中,先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目的是__;D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装置F的作用是___。
④设计实验证明储气装置中的一种气体成分__。
步骤 | 现象及结论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根据实验填空。
探究活动一:
(1)取样,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沉淀A和无色溶液B。
(2)取沉淀A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由此可推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写化学式、物质名称皆可,下同)。
请写出沉淀部分溶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探究活动二:为探究其他物质是否存在,该小组同学取活动一中的无色溶液B进行如图实验:
(3)由探究活动二得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
(4)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其溶液的pH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的预想合理的是
A.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B.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中
C. 比较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硝酸镁溶液中
D.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气--将气体点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一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至原温度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图中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
②℃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______克。
③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的溶质是_______(选填“A”或“B”)。
④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⑤关于图二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B. 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C. 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 将温度升高到℃,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柴油机尾气成分和危害
柴油机尾气是指柴油发动机燃烧柴油后喷出的尾气,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这种气体排放物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令人头昏、恶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肿瘤研究中心(IARC)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将柴油发动机排气与石棉、砒霜、黄曲霉毒素等物质一样确定在五类致癌物里等级最高的1类致癌物中,这些物质都具有高度致癌性。
柴油机主要排放物为PM(颗粒状物质)和氮氧化物NOx,而CO和碳氢化合物排放较低。
柴油机排放氮氧化物(NOx)中NO约占90%,NO2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NO无色无味、毒性不大,但高浓度时能导致神经中枢的瘫痪和痉挛,而且NO排入大气后会逐渐被氧化为NO2,它是一种①有刺激性气味、②毒性很强(毒性大约是NO的5倍)的③红棕色气体,可对人的呼吸道及肺造成损害,严重时能引起肺气肿。
材料二:柴油机尾气的处理
美国日本科学家在上个世纪发明并推广了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处理柴油机尾气:在催化剂V2O5/TiO2作用下,利用还原剂(如NH3、液氨、尿素)来“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NOx反应并生成无毒无污染的物质,一般可达到80~90%的脱除率。
柴油车SCR系统包括尿素罐(装载32.5%左右高纯尿素水溶液)、SCR催化反应罐。其运行过程是:当排气管中有氮氧化物时,尿素罐自动喷射尿素溶液到尾气后处理装置中,尿素在高温下分解的氨气在SCR催化反应罐中和氮氧化物发生反应。
材料三:下图是某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9:7 D.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
(2)上文中划线部分属于NO2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物理性质的是_____,
(3)写出上面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4)现在以柴油机为动力的车辆尾气排放问题严重,比如农村大量使用的农用三轮车没有尾气处理装置,还有个别大型载重货车主擅自拆除SCR装置等等,针对这一问题,请你为交管或环保部门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以减轻大气污染: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S、Fe、Cu、Ag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A、B、C、G为单质,B为紫红色固体,D、E、F为氧化物,D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4:1,H的水溶液为蓝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_____,H_____。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