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几种常见微粒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
(1)图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 (填序号)。
(2)A、B中属于离子结构的是_____ (填序号)。
(3)B元素与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装有等质量锌、铁的两只烧杯中分别加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
C.FeCl3和HCl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
D.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B.b点处溶液中加入铁粉有气泡生成
C.c点处溶液中含较多Ba2+、OH-、SO42-、H+
D.d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烧碱(含少量Na2CO3、NaCl、MgCl2、CaCl2等)制Na2CO3·10H2O。
【制取流程】
【相关资料】①Na2CO3+H2O+CO2=2NaHCO3
②2NaHCO3Na2CO3+H2O+CO2↑
③在NaH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发生反应:2NaHCO3+BaCl2=BaCO3↓+2NaCl+ H2O+CO2↑
④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晶体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滤渣主要成分为Mg(OH)2和 ,产生Mg(OH)2的化学方程式 。
(2)操作Ⅰ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
(3)取少量溶液B,加入BaCl2溶液,充分混合,若观察到 (填现象),则溶液B中含NaHCO3。
(4)结晶后,过滤时的温度须低于 ℃。
(5)“母液”不能沿流程中虚线路径循环使用,原因是 (选填序号)。
①“母液”不含Na2CO3
②“母液”多次循环后,NaCl含量增加
【组成确定】
(6)取少量粗产品,加水溶解,加足量 (选填数字序号,下同),充分搅拌,再加少量 ,无沉淀,证明其中不含NaCl。
①AgNO3溶液 ②稀盐酸 ③稀硝酸
(7)兴趣小组同学取32.8g干燥粗产品,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1:Na2CO3·10H2O加热至32℃,开始分解失水,充分加热可完全失水;NaHCO350℃时开始分解270℃时完全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
查阅资料2:Ba(OH)2溶液能吸收CO2:Ba(OH)2+CO2=BaCO3↓+H2O
①实验前要先 ,再装入粗产品;
装置A的作用是 。
②粗产品加热至270℃,据 (填装置编号及现象),可知粗产品中含NaHCO3。测得C、D共增加m1,E质量增加m2,则m1∶m2 (填“>”、“=”或“<”)9∶22。
实验测得m2=1.1g,则可推算32.8g粗产品中含有NaHCO3的质量为 g。
③当加热至36℃时,测得B中剩余固体27.4g,则该剩余固体是 (填化学式)和NaHCO3的混合物。(此空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A12 (SO4) 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
(2) I 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 II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实验室从含少量硝酸锌的硝酸银废液中提取贵金属Ag,其主要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固体A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若往溶液D中加入适量某种物质后,可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几种常见微粒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
(1)图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 (填序号)。
(2)A、B中属于离子结构的是_____ (填序号)。
(3)B元素与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酱油在使用及储藏过程中颜色会变深,逐渐降低品质。实验小组通过实验研究温度、氧气、光照3个因素对酱油颜色的影响。
(查阅资料)① 通过色差仪检测L*值可监控酱油颜色变化,酱油颜色越深,L*值越小。
② 保鲜瓶具有的特点是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
(实验准备)
将等量样品(同品牌、同批次、初始L*值为43.82的酱油)分装到500 mL的不同容器中,密封。
(进行实验)
实验1:将装有样品的多个透明玻璃瓶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每15天,分别取出未开封样品,用色差仪检测L*值,结果如下。
编号 | 温度 | 15天 | 30天 | 45天 |
1-1 | 5 ℃ | 43.77 | 43.53 | 42.91 |
1-2 | 28 ℃ | 43.71 | 43.19 | 42.85 |
1-3 | 45 ℃ | 43.67 | 42.55 | 40.89 |
实验2:将装有样品的两个容器置于28 ℃的恒温箱中。每15天,分别倒出100 mL酱油,剩余样品放回恒温箱。用色差仪检测倒出样品的L*值,结果如下。
编号 | 容器 | 15天 | 30天 | 45天 |
2-1 | 透明玻璃瓶 | 43.45 | 42.36 | 41.30 |
2-2 | 透明保鲜瓶 | 43.72 | 42.98 | 42.53 |
实验3:将装有样品的多个容器置于28 ℃的恒温箱中。每15天,分别取出未开封样品,用色差仪检测L*值,结果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_____。
(3)实验3欲研究光照对酱油颜色的影响,应选用的容器是_____。
(4)家庭常使用透明玻璃瓶盛放酱油。解释“在相同时间内,使用过的酱油比未开封的酱油颜色深”可依据的实验是_____(填编号)。
(反思与评价)
(5)结合本实验,你对使用或储藏酱油的建议是_____。
(6)酱油在酿造过程中,有时会产生过量的铵盐(如NH4Cl)影响酱油的口感。可用碳酸钠除去铵盐,原理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2NH4Cl === 2NaCl + 2NH3↑ + H2O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B.实验室丢失标签的KCl、NaOH、CuSO4三瓶溶液,不用加其他试剂就可相互鉴别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密闭容器中,3.4g H2O2完全分解,生成物的质量分别是:2.0g H2O,1.4g 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