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在生产、生活中处处都涉及到化学知识.请回答:
(1)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请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保持洁净与干燥.
(3)下图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

①写出上述物质中单质的化学式Cl2;②物质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4)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分析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进行分析解答.
(3)①根据B分子的构成可知B的化学式;
②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分析计算.
(4)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防止铁锅生锈,最简单的方法是保持洁净与干燥(合理即可).
(3)①B分子的构成可知B的化学式为:Cl2
②D的化学式为HClO,设HClO中Cl的化合价为x
则(+1)+x+(-2)=0
解得x=+1;
(4)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一种能灭火的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故答案为:(1)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2)保持洁净与干燥(合理即可).
(3)Cl2;+1价;(4)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氧气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3.99.6000
反应中质量/g2.66.42.20.9m
反应后质量/gabc2.7n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m=1.4,n=3.2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物质X中一定没有碳元素D.物质X中一定没有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兴趣小组欲测试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
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从10、50、100中选取)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 Ba(OH)2溶液,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21.2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了测定黄铜(铜、锌混合物)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黄铜样品1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依次测量t1~t5时产生氢气的总质量,记录的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st1t2t3t4t5
生成H2的总质量/g0.030.060.080.100.10
(1)该反应共生成氢气0.1g;
(2)计算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装置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收集氧气可用装置D或E(填序号).
(4)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从长颈漏斗注入水,当液面将长颈漏斗的末端浸没起来后,液面还继续下降,则装置漏气.
(5)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化铵固体与NaOH固体混合物制取NH3 (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NaOH$\frac{\underline{\;\;△\;\;}}{\;}$NaCl+H2O+NH3↑,你将选择上图中的A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发生装置.图是收集NH3并对尾气
进行处理的装置(浓硫酸可以与NH3反应生成硫酸铵),请根据图示把装置画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现代循环经济要求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NH42CO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时(NH42CO3分解].

(1)实验室中,操作Ⅰ、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等.
(2)滤液Ⅰ中主要的阳离子是Fe2+、H+等.
(3)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硫酸,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4)滤液Ⅱ中可回收的产品是(NH42SO4(写化学式).
(5)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FeCO3+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4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铁架台.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 (填
字母).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所选气体发生、干燥和收集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b→f→g→e→d(用接口字母和“→”表示).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若要除去氯化氢气体可将E装置的浓硫酸换为NaHCO3溶液(填NaOH溶液或NaH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7.3%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6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当观察到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20g.

试计算:
①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以下两小题必须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②试列式计算说明将该反应后的溶液转化为20℃时饱和溶液的一种简单方法(计算结果精确到0.1g).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AC(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简单表示为图2).
请回答: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Na+、H+(填离子符号).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CO2+2NaOH=Na2CO3+H2O;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4)①图3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该中和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水.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4、图5所示.
由图4、图5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依据是溶液温度升高、溶液pH由大于7降至小于7.
(5)中和反应不一定有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H2SO4═Ba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生成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8;
②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③写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