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实验的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钠溶液(记作M、N),请你一同参与.
(1)甲组同学向M、N中分别加入少量的铁粉,观察到M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M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乙组同学向M、N中分别滴加Na2CO3溶液,发现M也有无色气泡产生,N没有气泡产生,则M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3)丙组同学向M、N中分别加入滴加BaCl2溶液,N中出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4)丁组同学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也将M、N区别开来,这种试剂是④(填序号)
①酚酞试液         ②硫酸铜溶液         ③氯化钠溶液        ④pH试纸.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向M、N中分别加入少量的铁粉,观察到M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M是稀盐酸,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填:Fe+2HCl=FeCl2+H2↑;  (2)向M、N中分别滴加Na2CO3溶液,发现M也有无色气泡产生,N没有气泡产生,则M是稀盐酸,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2CO3+2HCl=2NaCl+CO2↑+H2O;
(3)N是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4)盐酸和硫酸钠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盐酸和硫酸钠与硫酸铜都不反应,盐酸和硫酸钠与氯化钠都不反应,用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小于7,硫酸钠的pH等于7,故填:④.

点评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2)Na+的结构示意图是A(填字母,下同)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AB.
(4)D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B、C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小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酸的水溶液通常呈酸性,则酸性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X、Y、M、N四种金属,能发生如下的反应,据此分析,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X+Y(NO32=X(NO32+Y           
②X+H2SO4(稀)
③M+H2SO4(稀)=MSO4+H2↑               
④N+MSO4=NSO4+M.
A.N>M>X>YB.Y>X>M>NC.X>Y>M>ND.N>M>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B.
证明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
C.
验证减小压强物质沸点降低
D.
制取并吸收多余的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
C.CO(CO2),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D.FeSO4溶液(H2SO4),加入足量Fe粉、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钢丝做导线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的异味
C.用氦气填充食品袋内以防腐D.用金刚石做钻探机的钻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向紫色石蕊中通入CO2气体,等溶液变色后,将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溶液颜色不再发生变化为止,本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溶液颜色变化是(  )
A.紫色→红色→白色B.紫色→红色→紫色C.紫色→紫色→红色D.紫色→红色→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