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和某种氮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口催化剂N2+CO2+2H2O,则框内物质的化学式是
A.NO B.NO2 C.N2O D.N2O5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青海省西宁市2019- 2020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所示实验中,集气瓶底放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二所示实验中,进水量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3)图三所示实验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写出一个用图三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4)图四所示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文明洛阳,从我做起。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公交车能源更新,私家车限号出行 B.加大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工程
C.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______色,说明溶液显______性。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区分开来,该试剂是( )
A.二氧化碳 B.石蕊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钠离子:Na+1 B.4个氢原子:4H
C.2个氮分子:2N D.氧化铝:A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莆田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要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你认为其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
A. 将锌片放入稀硫酸中 B.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C.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 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高纯硅可用于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1)①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Si + 2CO↑,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零价→+2价,硅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
(2)②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3)SiO2属于_____(填序号)。
A.纯净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与假设)
a:二者混合发生了化学反应;
b:二者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并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甲同学 | 向盛有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1-2滴稀硫酸,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 | 溶液pH减小但仍大于7 |
乙同学 | 向盛有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__,改进的方法是__;根据改进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二者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甲同学也认为乙的实验设计也不合理,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__。
(思考与交流)
丙同学在绝热装置中,向分别盛有10mL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不同体积某浓度的稀硫酸,充分混合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混合前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为18℃)。
(2)根据图示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__(填吸热、放热)反应,加入稀硫酸__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