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乙(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4)t1℃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如图2: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如图2B.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甲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分析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4)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及甲乙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5)根据加入物质的质量和不同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判断;
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可能是甲溶于水时放热.

解答 解:(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降低温度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t1℃时甲的溶解度是65g,t2℃时甲的溶解度是90g;说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4)从题中信息可知:t1℃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可知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后甲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所以升温后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
(5)①在t1℃时二者的溶解度是65g,即100g水最多溶解甲、乙都是65g,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32.5g甲才饱和,所以图中B溶解20g甲得到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C中一共加入50g甲只能溶解32.5g,所以得到的C是饱和溶液;t2℃时100g水最多溶解甲是90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45g,一共加入50g甲不能全部溶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②在t1℃时100g水最多溶解甲、乙都是65g,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32.5g甲就饱和,温度不变的话50g甲不能全溶,却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开始能全溶说明温度升高,说明甲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固体溶解,温度冷却后溶解度减小又析出固体;
故答案:(1)t1;(2)乙;(3)降低温度;(4)大于;(5)①B;②甲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点评 掌握溶解度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分离物质的方法等知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高纯度的单质硅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没有硅就没有你喜欢的计算机.请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氧 元素.
(2)SiO2是沙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frac{\underline{\;高温\;}}{\;}$Si+2R,R的化学式CO;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下列中的③.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3)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有科学家正研究将硅作为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较,硅燃烧没有CO2排放,因而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中的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细铁丝燃烧
B.
量取水的体积
C.
过滤
D.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现有A、B、C、D四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是盐酸、稀硫酸、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为了确定它们各是哪一种,做如下两个实验.
①取A、B、C、D溶液样品各少许,两两混合,可观察到下列现象:
B跟D:产生白色沉淀;
A跟D、D跟C都产生气体.
②取A、C溶液样品少许,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A中无明显现象;C中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写出A、B、C、D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HCl;B:Ca(OH)2;C:H2SO4;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I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Ca(OH)2,HCaCO3
(2)写出下列方程式
反应①:Fe+2HCl=FeCl2+H2
反应②: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刷漆(写一条).
(4)其中M属于盐(填“酸”、“碱”、“盐”、“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构建知识网络可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如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盐类物质(填物质类属),选择你所熟悉的属于M的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物质与盐酸反应CaC03+2HCl═CaCl2+H20+C02↑.
(2)不论是硫酸还是硝酸,都具有与盐酸相类似的反应.这是因为盐酸、硫酸和硝酸溶液中都含有H+(填微粒符号)
(3)微观角度看,HCl与碱(如NaOH)反应实质是H+与OH-等微粒结合为水.
(4)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用一定体积10%的盐酸与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右图表示的是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的曲线.
①根据曲线图,可以判断该实验是B(填序号).
A.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②根据曲线图可知,当加入的溶液体积为10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③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右图表示的是溶液温度(纵坐标)与加入溶液的体积(横坐标)变化关系的曲线.
a.从加入溶液的量在2mL~10mL之间的曲线图,可推断该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
b.10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0g/mL)含NaOH1.1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图是化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CuSO4(或H2SO4)(写卡片中的化学式).
(2)B处卡片中的物质是一种碱(选填“酸”、“碱”或“盐”).
(3)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4)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①②(填序号).
①NaOH         ②Zn            ③Ag            ④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