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选择H、C、Cl、S、O、Na五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常用做调味品的一种盐是NaCl;    
(2)茅台酒中的溶质C2H5OH;
(3)常用作干燥剂的一种酸是H2SO4;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NaHCO3
(5)“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Na2CO3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氯化钠是用作调味品的盐;故填:NaCl; 
(2)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酒精;故填:C2H5OH;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故填:H2SO4; 
(4)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填:NaHCO3; 
(5)“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也就是碳酸钠;故填:Na2CO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有关资源、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B.回收一个铝制易拉罐比制造一个新的要便宜50%,还可节约金属资源和95%的能源
C.“西气东输”输送的是液化石油气
D.化肥使用的过程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100g水溶解25g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3)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A.
(4)t2℃时,分别将A、B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B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甲;
(2)t2℃时,甲、乙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3)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0g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7%(精确到0.1%);
(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溶质(写一种)的方法;
(5)从甲的饱和溶液中提纯甲,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密闭容器中有以下四种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14362011
反应后质量/g252016待测
A.待测值是20B.乙一定是氧化物
C.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反应生成的甲、丁质量之比是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过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耗尽氧气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其气体体积的$\frac{1}{5}$.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不能成功,原因是生成CO2气体,使瓶内压强无明显变化.
(4)该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的水不到总容积的五分之一,你认为原因是装置漏气(答一点即可)
(5)该实验得出氮气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铁虽然常温下与水不反应,但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一周以后发现铁钉表面锈蚀.图中a、b、c三处锈蚀情况最严重的是b(填字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因为b处铁钉与水、空气同时充分接触.同时看到U型管液面变为左高右低(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是(  )
A.生石灰、石灰水B.铁锈、干冰C.熟石灰、火碱D.臭氧、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将一定质量的NaHCO3溶液与100g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减少8.8g,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