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你认为A装置存在的问题是试管口无棉花,选择收集装置应依据氧气密度和溶解性的性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可以选择装置BC(填字母)制取并收集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实验室制取S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若选择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该从a口(填“a”或“b”)进入,实验结束后剩余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加热高锰酸钾制 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收集装置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平放 在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
(4)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吸收二氧化硫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解答 解:(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2)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选择收集装置应依据氧气密度和溶解性;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BC;CaCO3+2HCl=CaCl2+H2O+CO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若选择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该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实验结束后剩余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试管口无棉花团;密度和溶解性;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BC;CaCO3+2HCl=CaCl2+H2O+CO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B;a;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和空气的污染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化学上可以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数值在0~14之间
pH<7时,溶液显酸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碱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在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E,采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②如装置F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时,看到F中的实验现象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③某同学选用 G装置进行实验,看到与上一步实验F中完全相同的实验现象,他由此得出与上一步实验完全相同的结论.此结论不合理(答“合理”或“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有一表面被氧化的镁条3.2g跟54.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计算:
(1)镁条中单质镁有多少克?
(2)镁条中被氧化的镁占全部镁元素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小组同学决定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交流与评价】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理由一是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共存;
理由二是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NaOH.
【活动与探究】
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
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
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存在氢氧化钠,因此一开始滴加少量稀盐酸时不会产生气体. 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既变质而质量又增加是(  )
A.碳酸钠晶体B.NaOHC.浓H2SO4D.浓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氯仿(CHCl3)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若保存不当受到光照射时,易被氧化而产生剧毒光气(COCl2),反应如下:2CCl3+O2$\frac{\underline{\;光\;}}{\;}$2HCl+2COCl2,下列有关氯仿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酚酞试液检验氯仿是否变质B.用硝酸银溶液检查氯仿是否变质
C.用蒸馏水检查氯仿是否变质D.在教室里倾倒氯仿做检查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加足量稀硝酸,过滤
B.除去N2中少量的CO: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除去CO2中的少量的HCl: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M点的意义是3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30℃时,200克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0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40℃时,将30gB投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B溶液的质量是7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