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已知A、B、C、D、E五种物质中都含有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单质,B、C都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D、E都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反应⑤是放热反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____。
(2)写出能实现反应③这一转变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反应⑤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18日,我国全球首次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CH4·xH2O)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H2O分子,每8个笼中有6个容纳CH4分子,2个笼填充H2O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B. 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CH4·8H2O
C. 可燃冰完全燃烧时反应方程式:CH4·xH2O + 2O2CO2 + 2xH2O
D. 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利用装修后剩下的大理石碎片进行相关实验.
(1)一位同学设计了装置A制取CO2,该装置穿过橡胶塞的粗钢丝可以上下移动,该装置的优点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理石碎片应放在________中,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气体制备的一般原则,A中的粗铜丝能否用铁丝代替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用装置B干燥CO2,则B中所盛干燥剂是________,若用A和B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B中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有气泡冒出,但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用装置C收集CO2,则CO2应从___(填字母)端口通入.
(4)装置D用于通入CO2将水压入量筒中以测量收集的CO2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D中液体未装满,对收集气体的体积的测量有无影响______(填“有”或“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方法分类,则应将实验中的A与______(填B、C、D),归为一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B | C | D |
(2)“炔”代表的是一类有机物,其中乙炔C2H2俗称风煤和电石气,是炔烃化合物系列中体积最小的一员,炔烃的书写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丙炔C3H4,丁炔C4H6,根据以上规律写出戊炔的化学式____________,戊炔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D可助消化,A、C属于同类别的化合物,“-”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B、C的化学式: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写出B转化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A、B发生反应一定会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里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食盐和蔗糖:取样,分别尝味道
B. 氧气和氮气:取样,分别闻气味
C. 二氧化碳和氮气:取样,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D.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取样,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坏境的是
A.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 超市购物自带布袋
C. 实验后的废酸液直接排入下水道 D.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及废弃塑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森林着火开挖隔离带 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用高压水枪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C | Cu | 在空气中灼烧 |
B | CaCl2 | CaCO3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
C | N2 | O2 | 通过灼热的炭 |
D | H2O | Ca(OH)2 | 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再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